第57部分(第3/5 頁)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新語》分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在於過度使用刑罰、傲慢自大以及奢侈無度。陸賈一方面盡力地說明漢朝如何避免必然的消亡,另一方面也旁敲側擊地大談災異現象和其顯示的警戒意義。他更強調一個能長治久安的國家必須要注重儒家的倫理道德。幾十年之後,賈誼在其《過秦論》指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漢初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使漢朝政治確定統治格局、編訂朝廷禮儀的叔孫通。重新整合
而正式使用。中國的朝廷禮儀成為中國政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叔孫通,秦始皇時的儒經博士。秦二世逃出秦宮,投奔早已興起于山東義軍,最後投靠到劉邦的麾下。在投靠劉邦之先,許多儒士都不喜歡他,說他只會討好拍馬,見風使舵,品德低下等。他發現劉邦不喜歡儒服後,他穿上楚制短衣。�
叔孫通跟劉邦說:“知識分子都是文弱書生,打天下的時候用不上他們,但是天下取得之後,治天下時,他們還是有用的。”劉邦未置可否。古代五帝不同樂,三王不同禮。禮總是根據不同時代的人的要求而制定的禮樂制度。因為時代不同啊!我願意吸取古代禮制和秦朝禮儀中有益的成份,再結合當今現狀制定漢代禮制。劉邦說:“你去試試看。但原則是要簡單明瞭,便於把握,利於適用。”�
叔孫通找了32個魯生。練習起朝廷上應該用的各種禮儀。劉邦檢閱過之後,覺得並不像擔心的那麼難,就要求群臣隨著學習。�
高祖七年十月。漢朝沿襲歷史上的紀年方法,仍是以十月為歲首。每年十月都是大漢帝國慶典之時,公元前200年,劉邦要求使用漢家朝儀。整個過程由御史大夫主持,隆重而有秩序。整個過莊嚴肅穆。�
朝儀結束之後,高祖劉邦很興奮。感嘆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原來也是很威風的。”於是,高祖任命叔孫通為奉常(景帝中六年,更名為太常),主持國家的宗廟禮儀。同時,賜他五百金。任命叔孫通弟子們全部為“郎”。他使漢代開始以禮治國,即以文治國。司馬遷評價叔孫通說:“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乙酉),劉徹誕生。�
7月7日景帝王夫人稱言夢紅日入懷,生劉徹於長安未央宮猗蘭殿,乳名阿彘。後更名“徹”,字“通”。�
[母王美人,共生三女一男。男即劉彘,後易名為“徹”。(《釋名》:“徹,達也。”達,即通也。通達智慧,故名為“徹”。)漢制,美人俸比二千石。景帝共生男13子,彘為第9子。或言為第10子。時年,景帝32歲。]�
4月,孝文薄太后崩。立皇子劉德為河間王。�
5月,實行薄賦政策,復民田半租,三十稅一。�
匈奴入代邊,劫掠而去。遣御史大夫陶青至代下與匈奴議和親事。�
以太中大夫周仁為郎中令,張凱為廷尉,楚元王子平陸侯劉禮為宗正,以中大夫晁錯為左內史,申屠嘉為丞相。�
[班固《百官志》:“太中大夫,掌論議,無員,多至數十人。秩比千石。屬郎中令。中大夫掌論議,屬郎中令,其位在大中大夫之下,諫大夫之上。後武帝撥擢中大夫,更名曰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比千石如故。(此元狩五年事。)]�
詔減笞刑。�
[文帝時以笞刑代肉刑,(廢除刖足剜目等殘肢之刑)。本年又減少笞刑數,五百者減三百,三百者減二百。]��
前二年(B155,丙戍),2歲。�
冬10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