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詳細剖析道家修煉之秘!(第3/4 頁)
升,進入虛無窟子,閉氣3~5秒而心息相依;呼氣,心氣下降,進入虛無窟子,與腎氣混沌而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或曰離坎交媾,滋生玉液。每坎離交媾一次,內氣必增長一分。如此地往復迴圈,量變終將質變而步入佳境。
為了使“汞火不飛”——思想不開小差,調息時可以像佛家修持六妙法門那樣進行數數。第一次呼吸數一,下一次呼吸數二……依此類推,一直數到十為止;數滿後再從一數起;若數到中途思想開了小差,立即終止,重新自一起數。有的主張數吸,不數呼;有的主張呼時數數,吸時不數數;也有的主張呼、吸都數,如吸時默數一,呼時默數二,如此等等。這些都可以在實踐中經摸索、體驗而確定,反正以自感效果上佳者為準。
數為有意,調為無意。息調則心定,心定則息越調,真息往來,心息相依,則息息歸根。自數息而隨息,到止息而心靜。念頭清淨了,呼吸自深長,自然過渡到丹田呼吸而更上一層樓。
“雜念少者得丹早,雜念多者得丹遲。”對於雜念多的修持者,調息+數數,是減殺雜念的妙招。
豐祖對凝神調息的修持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人如醉矣。
每日迴光返照,子午卯酉時,久之,下田微動,胸中熱液下流,下田溫暖,達於全身、四肢,漸於督脈,過關穿竅達黃庭——血氣流通。
豐祖多次提到“排程陰蹺之息(炁)”這一話題:
“神光下照,即調息也——排程陰蹺之息,與悟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即以後天之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
豐祖還說:“神在氣穴中 ,默注陰蹺,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謂隔體神交理最詳,古人已言之確也。”
肆
黃元吉真人也很重視凝神炁穴,意照陰蹺:“凝神要也,而調息亦不可少。苟知神凝炁穴,而不知調呼吸之息下入陰蹺穴中,則神住而息不暢,無以煽風動火,使凡息停而真息見,凡心死而真心生;又況神火全憑神息,若無神息吹噓,不惟水火不清,亦金胎不化。”
意照陰蹺是大道,後來出現了一個“小術”——收腎提肛,把那些本該排出體外的廢氣、濁氣、毒氣又從新提回體內來,美其名曰固養腎氣。更有甚者,有人推廣每日提肛三千次儘快開啟陰蹺穴,為害更大!過分的提肛,極易把廢、濁之氣提入肺經、肝經,引起舊病大爆發;提入頭部將導致神經系統中毒而頭昏腦脹。
“心息相依”、“息深精固”,此乃培補元炁、固養腎精的正道,旁門小術不是不可應用,但要小心從事,發現效果不佳,即應中止。
“致虛極,守靜篤”,虛中一覺,靜中一動,玄關竅現,陰蹺開矣!先天到矣!不入靜虛,玄關不會現,陰蹺也不會開!此乃常識!想當然的玩弄後天小聰明,以錯誤的認識律己,則害了自己,再去教導別人,則害了別人,這等於斷了修道者的慧命,是要背“因果”的!
黃元吉曰:“下田炁壯,自能升至泥丸,銷鑠上田渣滓,令神炁運於周身,化掉陰氣……一身毛竅晶瑩,肌膚細膩。”
現代有些人過分強調“煉神通靈”,重性軽命,從而導致身體日益虧虛,到了後來神也逐漸不靈了。其實神是不需要修的,她蘊藏有與生俱來的先天智慧,你不修它,慧不會少;你修它,也不會增多;元神起用時須用的恰恰是能量——高能量之炁!如果從命功起修,煉精化炁功成,再煉炁化神,“神有炁則靈”,五眼六通不修自得;神有充足的能量之炁做後盾,固有功能起用時,百驗百靈!故而古人曰:炁足道通,萬法皆通!同時色身也成就為百病不侵的金剛不壞之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