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 頁)
老百姓如此隆重地歡迎左宗棠,是因為他在閩浙總督任上,在福建推行改革,施行善政,老百姓心懷感激。他們歡迎左宗棠這樣積極抗擊侵略者的官員,而對軟弱昏庸的官吏極其反感。法國軍艦突襲中國艦船時,清廷大員每天躲在總督府內拜佛唸經;欽差大臣張佩綸一聽到炮響就暈倒在地;船政大臣何如璋每天設宴喝酒,還不許自己的軍艦起錨,致使法國軍艦肆無忌憚,炮擊清軍艦艇和福州市區,而中國人則被動挨打。 左宗棠在福建扭轉了危局。他這次到福州,便再也沒有離開了。 1884年9月,法軍主力艦隊再次進犯臺灣,強佔了基隆。劉銘傳被迫率領湘淮軍退守淡水。法國軍艦駛到淡水港外,炮轟中國炮臺,被守軍擊退。八百名法軍在艦炮掩護下強行登陸,撲向炮臺。劉銘傳揮師殺敵,經過激戰,打死打傷法軍六十六人,迫使法軍退回海上。 法軍對臺灣實行封鎖。劉銘傳多次電請北洋艦隊前來解圍,李鴻章按兵不動。左宗棠聽說北洋水師不願南下,十分憤怒,卻無可奈何。沒有輪船運輸,沒有海軍護送,他就派五營湘軍乘坐漁船增援臺灣。李鴻章的行為引起了中國將領的不滿,紛紛向左宗棠請戰。聶士成主動率領八百五十多名淮軍,從山海關登船啟程,直奔臺灣。 湘軍名將王珍的兒子王詩正,率領五營湘軍在臺灣中部登陸,發起月眉山血戰,重創法軍。楊嶽斌統率十二營湘軍,分批渡過海峽。 在左宗棠的精心部署下,各路援軍相繼渡過海峽,臺灣地區大軍雲集,士氣大振,法軍多次攻打臺北烏嘴峰和月眉山,都被打敗。 不久,馮子材率領清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中國軍隊轉入反攻。
。 想看書來
空前大進軍,抬棺保國防(7)
法軍在鎮南關慘敗的訊息傳到巴黎,在法國當權者中引起巨大震動。法國民眾湧上街頭,遊行示威,包圍議會。茹爾?費理內閣當晚就倒臺了。 中國軍隊完全可以乘勝打擊侵略者,但清廷採納李鴻章等人提出“乘勝即收”的主張,同法國進行和平談判。李鴻章和法國人在天津簽訂了《中###訂越南條約十款》。
清政府命令前線軍隊停戰撤兵。前線將士群情激憤。張之洞接連電奏緩期撤兵,竟遭李鴻章傳旨斥責。馮子材和王德榜被迫撤軍。
左宗棠身在福州,病入膏肓,聽到撤軍的訊息,悲憤地嘆息:“李鴻章啊,你這樣誤了國家啊!”
他嘴裡噴出一股鮮血,暈厥過去。左帥的安危,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光緒來電慰問:“皇天福佑,左卿康好。”老眼昏花的慈禧,在佛祖面前為他祈禱,也發來一封慰問電:“天恩庇護,左卿安好。”醇親王來電說:“上蒼添壽,大帥延年。”李鴻章心中百味雜陳,也發來急電:“為國攝重。”
左宗棠臨終前給朝廷留下一封口授奏章,仍不忘加強國防,請求慈禧批准建立海軍,及早修路開礦造船炮,以圖國家富強。
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就是中國沒有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南洋水師剛有起色,卻在馬尾被法國軍艦殲滅,令他痛心不已。
左宗棠很快就去世了。靈柩停放在福州市鼓樓廣場,停殯一月,供人瞻仰。朝廷為他舉行國葬,李鴻章、翁同龢率文武百官到福州憑悼。他的靈柩被送回湘陰左家塘肖家墳山安葬。
中法戰爭,法國未勝而勝,中國未敗而敗,朝廷中唯一的一個強硬派中樞人物溘然長逝,中國民眾看清了朝廷的腐敗無能,看到了中國面臨的各種威脅。
中國,在水深火熱中煎熬。
左宗棠所處的年代,中國睡獅尚未覺醒,所謂的“同治中興”和“洋務運動”,都未能挽救國勢衰頹的命運。在外國列強虎視眈眈之下,中國從邊疆到心臟地帶,危機四伏。中國的有識之士,滿懷憂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