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5 頁)
意識。早在1849年,即道光二十九年,發配新疆的林則徐因病開缺回鄉,路過湖南,派人約左宗棠一見。兩人年紀相差二十七歲,卻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他們暢談治國方略,通宵達旦。林則徐將他發配新疆期間蒐集的材料、制訂的戰守計劃,以及沙俄在中國邊疆的政治軍事動態,悉數託付左宗棠。臨行前,林則徐說:“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屬。”
林則徐把平定新疆的重任寄望於左宗棠,歷史的程序表明,林則徐這位禁菸欽差看人的確是很有眼光的!
前南京中央大學有一位文史教授曾說:“唐太宗以後,對於國家領土貢獻最大的人物,當首推左宗棠,實非過譽。”還有幾位歷史學家說:“中國歷史上有四個永遠打不敗的將軍:漢朝的韓信、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飛和清朝的左宗棠。”
梁啟超說過:“說到左宗棠和諸葛孔明的才華的高下,人們可能還有爭議,但說到對國家的貢獻,諸葛孔明就得甘拜下風了。”
左宗棠到了中年還是白丁一個,但他充滿自信,這是湖南人血性的表現。他能抓住機遇,靠著自我奮鬥,憑著一張嘴、一支筆,十年之間,建立千秋功業,又表現了湖南人經世濟用重實幹的精神。他一生的遭遇,說明湖南確實藏龍臥虎,人才濟濟。一旦機遇到來,就能發揮很大的能量。
湖湘才子喜愛讀書,但不是書呆子,不是老鵰蟲。左宗棠在科舉考場上敗下陣來,卻在實踐中為考試落第的湖湘才子爭回了大大的一個面子。既會讀書又能做事,這才是湖南能人的真才幹。
1995年,十萬長沙市民投票確立的長沙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典出左宗棠的手筆。前句出自左宗棠年輕時寫的一副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後句所講的,實際上是包括左宗棠在內的湖南人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
考試落第的人,不少是有真本事的。左宗棠的故事,為那些因種種原因未能進入高等學府的湖南人,指出了奮鬥的方向。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春秋三十三,壯飛人世間(1)
在左宗棠離世到光緒維新變法前夕這十多年時間裡,湖南人暫時沉默了。他們在重新積蓄力量。如果說湘軍南征北戰造就了湖南的軍事人才,那麼湘軍後代的東渡日本,則造就了中國舊民主革命史上的政治人才。稍後,在赴法勤工儉學的運動中,又是湖南人領先,赴法留學為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造就了棟樑之材。
甲午戰爭後,湖南一改閉塞守舊的面貌,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個省”。
湖南的朝氣來源於維新思想。湖南人好衝動,好為天下先,先是自創地方軍隊,接著掀起留學日本的高潮,然後積極參與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湖南有朝氣,是因為那些從外地來的官員,在湖南推行“新政”。湖南巡撫陳寶箴是江西人,學政江標是江蘇吳縣人,而長寶鹽道兼湖南按察使黃遵憲是廣東人,擔任過駐日使館參贊和駐舊金山總領事,回國後鼎力推行新政。
這些來自外省的官員帶來了新的見識,又受到湖湘文化的影響,這種相互的作用,使湖南洋溢著革新意識,成為維新變法的大本營。
湖南人譚嗣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維新變法的新思想。
譚嗣同生於1865年,卒於1898年,只活了短短三十三個春秋,卻成為不朽的英烈。他是湖南人追求真理不怕丟腦袋的一個最有力的例證。
譚嗣同是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父親譚繼洵是清朝的大官,做到了湖北巡撫。譚嗣同少年時博覽群書,俠肝義膽,喜讀詞章,思想敏銳。青年時期被父親逼著參加了六次南北省試,但他厭惡科舉八股,屢考不中。他目睹清王朝統治腐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