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然而接著麻煩問題是,隨著第二十航空隊&ot;落戶&ot;成都,補給又成了&ot;掣肘&ot;問題。
按照&ot;瑪特計劃&ot;(注七), 印度基地不在轟炸日本的航程範圍之內,所以,&ot;超堡&ot;(b-29,筆者)必須先飛到中國的成都,再從成都飛往日本。由此,&ot;瑪特計劃&ot;提出&ot;超堡&ot;將&ot;自力更生&ot;,即使用自己的運輸力量將航空油料、炸彈和其他供應品運往成都基地,完成空襲日本的燃料貯備。
在關於中緬印戰區的後勤工作中,&ot;瑪特計劃&ot;強調了三個重點:一是美國到中緬印戰區的距離過長;二是在海運分配中中緬印戰區沒有優先權;三是由於堅持提早使用&ot;超堡&ot;,沒有時間調整運輸日程。
&ot;瑪特計劃&ot;關於中緬印戰區的後勤供應是一個長長的檔案,但其精華可以濃縮為阿諾德將軍(注八)的一句話:&ot;請記住,任何運往中國的東西必須空運!&ot;&ot;空中燃料&ot;是&ot;瑪特計劃&ot;的支柱。每一次對日轟炸都需要七趟(每趟耗時11個小時)的運送。
在執行了一段時間後,第二十航空隊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挑戰,由於自身運力極為有限,所以無法按計劃完成運輸噸位。
吳甫(注九)只好向美空運總隊(atc,即印中聯隊,筆者)求助,但空運總隊的情況是,運輸機晝夜不停地透過喜馬拉雅山將供應品及燃料運到中國,並分配給▲ 這架被命名為&ot;隨風而逝&ot;的42-6331號b-29za,在首飛&ot;駝峰&ot;時即被日機擊傷,此為該機最後安全降落在四川新津機場後的情景。
------------
自己給自己&ot;輸血&ot;(2)
------------
已在中國的空軍部隊-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其運力也達到了極限。
最初,轟炸日本的日期定在1944年5月1日(四月初九),這個日子與盟軍登陸諾曼第的日子非常接近。為瞭如期轟炸日本,吳甫下令工程師對二十架&ot;超堡&ot;進行改裝,超堡上除了尾炮以外的武器全部拆除,彈艙改裝成燃料儲存艙,加裝了卸油管,&ot;超堡&ot;變成了不折不扣的&ot;超級運油機&ot;,開始飛越&ot;駝峰&ot;向成都基地運油。平均每運送一加侖汽油,就要在空中耗掉七加侖汽油。
5月1日這一天,由於成都基地貯存的燃料達不到空襲日本本土的需求,所以,空襲行動被迫取消。
至1944年5月底,第二十航空隊完成了245次向中國運輸作戰物資的任務,這樣的物資運輸工作持續到了六七月份,在此期間,第二十航空隊也得到了atc(印中聯隊)的支援,一些運輸機包括c-47和c-109參加了&ot;超堡&ot;的運油行列。
在一切努力後,所有運往中國的物資仍然沒有超過1400噸,吳甫下令改裝更多的&ot;超堡&ot;用於執行後勤任務。
在運油飛行中,&ot;超堡&ot;在成都卸出儘量多的汽油,留下僅能返航的餘油飛回印度基地。一架改裝成運油機的&ot;超堡&ot;每次可運七噸燃油,三十架經過這樣改裝的&ot;超堡&ot;每天兩次飛越&ot;駝峰&ot;向成都基不停地運送航空燃油,而向日本發動一次進攻,則要出動&ot;超堡&ot;六十至七十架,需消耗4400噸燃油。經過對成都儲油量的計算,&ot;超堡&ot;轟炸日本的日期被迫推遲到6月以後…(注十)第二十航空隊由於給養供應跟不上而不得不推遲對日轟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