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ldo;能事本而禁末者,富。&rdo;所謂&ldo;末&rdo;就是指的商業和手工業。《農戰》篇說:&ldo;農戰
之民千人,而有《詩》、《書》辯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於農戰矣。農戰之民百人,
而有技藝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於農戰矣。&rdo;&ldo;豪傑務學《詩》、《書》,隨從外權,
要靡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民以此為政,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rdo;
可見,法家對儒家的儒術是排斥的。
法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法家著作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批
判地吸收民族文化遺產的精華,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7 《莊子》
&ldo;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rdo;
《莊子》一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倫理、哲學、人生、政治、科學、
藝術諸多方面,而這些方面又是有機地結合成一個系統結構的,用莊子的觀點說,都是
統屬於&ldo;道&rdo;的。也就是說,一部《莊子》不外為了說明一個&ldo;道&rdo;字。
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
北)人。他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的人,而較孟子稍晚。他一生視仕途為草芥,除
做過看管漆樹園的小吏外,不追逐官祿,因而一生窮困潦倒,除講學、著述之外,有時
還靠釣魚、打草鞋維持生活。住在&ldo;窮閭陋巷&rdo;,人瘦得&ldo;槁項黃馘&rdo;。
莊子是一位蔑視權貴、鄙視利祿,而追求個人自由的思想家。他尖刻、猛烈地抨擊
當時罪惡的社會。什麼聖人、王公大人、聖王之法、仁義禮樂,都給他罵得痛快淋漓。
他在文章中大聲疾呼:&ldo;聖人生而大盜起。&rdo;他認為&ldo;聖人不死,大盜不止&rdo;(《胠
篋》),直接把矛頭指向暴君。他生活的宋國,當時宋王偃&ldo;射天笞地&rdo;,荒淫無道,
不得人心,莊子是深有體會的,所以他奮筆疾書,直抒胸懷。司馬遷也說過,莊周&ldo;作
《漁父》、《盜跖》、《胠篋》,以詆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rdo;(《史記&iddot;老子
韓非列傳》)
在《秋水》篇中,記述了莊子拒絕去楚國做官的事。楚威王派使者北上邀請莊子,
答應給莊子高官厚祿。莊子在濮水邊上釣魚,他對使者說: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
3000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廟堂之上。就這個神龜來說,是願意死後使它的骨甲得到重
用,還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著呢?我看它是願意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莊子婉言謝絕邀請,使者只好南歸。莊子用久已死去的神龜被供奉比喻官爵受吹捧,在
他看來,這不過是虛名而已,他寧可像活龜拖著尾巴在泥裡爬,也不進入官場以示顯赫,
寧肯生活貧寒,釣魚維生,也不追逐官祿,這是他對現實不滿的超然態度。因此他憤世
嫉俗,&ldo;終生不仕&rdo;。莊子一面鞭笞現實,一面同情勞苦人民。他在《達生》篇中,還
記述了莊公為滿足私慾,讓東野稷拚命地表演趕車技術,而累壞了良馬的故事,表達了
對東野稷的同情。莊子還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