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語&iddot;學而》)意思是,《詩經》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
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聽了高興地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子夏是孔門晚輩中的高足,長於文學。有一次,子夏引《詩經&iddot;衛風》上的詩句,向孔
子請教:&ldo;&l;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r;何謂也?&rdo;(《論語&iddot;八佾》意思
是,《詩經》上說:有酒渦的臉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轉得真叫人喜愛呀,潔
白的底子上畫著花卉呀。這幾句詩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回答說:
先有白色底子,然後畫花。子夏接著進一步闡明說:那麼,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
義之後呢?孔子高興地說: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同你進一步討論
《詩》了。孔子敢於承認比他小44歲的子夏在學問上對自己有啟發,說明孔子能向被教
育者學習的勇氣,其精神可敬佩!
儒家學說,後來成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正統學說,《論語》就成為儒家學說的主要經
典。到南宋時,理學家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
為四書。到了明清兩朝,規定科舉考試中,八股文的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而且要
&ldo;代聖人立言&rdo;。這一來,當時的讀書人都要把《論語》奉為&ldo;聖典&rdo;,背得滾瓜爛熟。
5 《孟子》
&ldo;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江山為重&rdo;
關於《孟子》一書的作者,歷來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是孟子本人自
己著述的。最早持這種觀點的,是東漢趙岐,他在《孟子題辭》中說:&ldo;此書,孟子之
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rdo;後來,宋代的理學家朱熹從文章風格前後的一致性來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