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理醫藥,亦藉此偷閒也。天下事,玄黃未定,我又何去何從?念汝讀書正是及時。蹉跎悞了,亦爹爹之過。二孃病好,我當到津一作計□。春深風候正暖,庭花丁香開過,牡丹本亦有兩三葩向人作態,惜兒未來耳。葛雷武女兒前在六國飯店與汝見後時時念汝,昨歸國我餞其父母,對我依依,為汝留□,並以相告家事。兒當學理,勿盡作孩子氣,千萬□□。
徽兒
桂室老人五月五日
林徽因對知友費慰梅談論過自己的童年生活,費慰梅這句話或許是那時林徽因情狀的記錄:“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親戚把她當成一個成人而因此騙走了她的童年。”(《梁思成與林徽因》)早熟二字點中了林徽因童年生活的特徵。祖父病故以後,父親常在北京忙於政事,全家人住在天津,林徽因幾乎成了天津家裡的主心骨,伺候兩位母親,照應幾個弟妹,乃至搬家打點行李,全部由這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承擔起來了。她成年後在儲存的一封父親給她信上這麼批註:“二孃病不居醫院,爹爹在京不放心,囑吾日以快信報病情。時天苦熱,桓病新愈,燕玉及恆則啼哭無常。嘗至夜闌,猶不得睡。一夜月明,桓哭久,吾不忍聽,起抱之,徘徊廊外一時許,桓始熟睡。乳媼粗心,任病孩久哭,思之可恨。”
林徽因所以早熟,除了由於聰慧,主要應該歸於幾乎是遭遺棄的母親給她心理蒙上的陰影。縱然她自己深得父親以及其他長輩的寵愛,但是,當受寵之後回到冷落的後院,面對母親陰沉怨憤的神情,她不得不過早地體會世態的陰暗。
一九一六年林長民全家開始定居北京,林徽因進了有名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此前京城政局不定,林長民捲入是非,家庭便安置在天津,他乃兩地往返。四年前合影的表姐妹都進了培華女中,林徽因又和她們合拍了一張照片,統一的校服,個個亭亭玉立,美麗端莊。四姐妹像幼時一樣的親密無間,如今依舊形影相隨。姑娘們星期天上街特別招引目光,有輕薄男子尾隨而來,於是不得不叫來身材高大的表兄弟充當保鏢。
培華女中是所教會辦的貴族學校,教風謹嚴而得法,原本聰明的林徽因受它良好培育,日後出色的英語水平即起步於此。由大戶舊宅跨入這一方充溢朝氣、講究文明的新天地,為不久放飛的才女奠定了堅實基礎。置身這樣的教育環境,林徽因早早萌生了文化意識,乘父親遠遊日本的時候,她翻出家藏的數量可觀字畫,一件件過目分類,編成收藏目錄。編得幼稚是一定的,她在父親家信上注道:“徽自信能擔任編字畫目錄,及爹爹歸取閱,以為不適用,頗暗慚。”
培華女中的林徽因已走出了她的童年。
一九二零年春天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西方憲制,特意攜林徽因同行,旅居倫敦一年有半。這次遠行,其實是林長民引領愛女登上她新的人生歷程,不論生理還是心理,從此林徽因都告別了她少女時代。
林徽因對此當然毫無意識,林長民則高度自覺。他行前明確告知女兒:“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一九二零年致林徽因信)
開春的四月初,父女由上海登上法國Pauliecat郵船,航行在煙波浩淼的海洋,林徽因縱目遠眺,視野從未有過如此開闊。開闊的不止是自然境界,還應該是她的胸襟,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偌大的世界。船行到地中海,五月四日那天,同船赴法勤工儉學的一百餘名學生舉行“五四運動紀念會”,林長民和王光祈發表演講。林長民說:“吾人赴外國,復宜切實考察。若預料中國將來必害與歐洲同樣之病,與其毒深然後暴發,不如種痘,促其早日發現,以便醫治。鄙人亦願前往歐洲,以從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