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布林什維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同樣地與民主相矛盾,希特勒的目標是要在東歐建立一個&ldo;生存空間&rdo;, [ 作者註:《德國總參謀部》,第397頁。 ] 這兩者使德國不可避免地要同俄國發生衝突。所以,在1939年,對法英兩國來說最好的政策就是不要捲入戰爭,而讓兩個大獨裁政權去相互廝殺。在此同時,它們應該加速武裝自己。如果能這樣做,那麼總有一天,形勢會變得對它們有利。假使俄國取勝,希特勒就會喪失名譽和國內人民的支援;要是希特勒取勝,西方國家可以乘機從西邊進入德國領土。然而,在張伯倫向波蘭提出保證之後,這種可能就不再具有任何可能性了。
既然德國已經侵入俄國,贏得一個有利於和平的機會也就出現了。這樣英美的政策應該是象hw鮑德溫所建議的:不應犧牲一個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的利益以來幫助另一個極權國家。所以對於俄國的援助僅僅只能是讓她能夠繼續維持戰爭;而對於德國的打擊也不宜過重,以免她退出戰爭。 [ 作者註:《戰爭中的錯誤》,(1950年版)。第10頁。 ]
這是一個有利的機會,但由於邱吉爾先生的好戰而錯過了。1941年6月21日晚上,在德軍進攻俄國的前幾個小時,邱吉爾與美國駐英國大使懷南特共進晚餐。邱吉爾對懷南特說,德國對俄國的攻擊指日可待,不過,他將全力幫助俄國人。懷南特問他:&ldo;你不是以激烈反共自居嗎?&rdo;邱吉爾回答說:&ldo;這沒有什麼。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摧毀希特勒。這樣我的生活也簡化了許多。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獄,我至少也願意在下議院中為魔鬼說句好話。&rdo; [ 作者註:《第二次世界大戰》,第3卷第331頁。 ] 顯然,他並不曾考慮到,戰爭的目的決不是要簡化他的生活,而是要贏得一個有利的和平。
第二天,在對英國人民發表聳人聽聞的廣播時,邱吉爾說:
&ldo;我們只有一個單純而且始終如一的目標。我們決心消滅希特勒和納粹政權的一切殘餘,為了這一目標,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我們的決心。我決不退讓,決不與希特勒或他的任何黨羽談判……任何反對納粹的人或國家都能夠得到我們的援助。任何與希特勒合作的人或國家,也都是我們的敵人……這就是我們的政策,這就是我們的宣言。所以我們將向俄國和俄國人民提供我們所能夠的一切援助。&rdo; [ 作者註:同上,第3卷第332頁。 ]
7月7日,在給史達林先生的一封信中,邱吉爾表示要盡一切可能幫助他。五天以後,英蘇兩國便簽了一個條約,保證雙方要盡力相互幫助,並且不單方面和德國媾和。7月19日,史達林回復邱吉爾,並要求他在西方(法國北部)和北極地區開闢新的戰場,史達林還補充說:&ldo;開闢新戰場的最好時機就是現在。&rdo; [ 作者註:《史達林與邱吉爾、艾德禮、羅斯福和杜魯門的通訊集》,1941-1945(1957年版),第1卷第12頁。 ]
最後,到1942年5月20日,這一合作又促成英蘇兩國另一同盟條約的簽定,其中還&ldo;避擴音到一切有關國界的問題。&rdo;邱吉爾曾就此寫道:&ldo;這對我是一個極大的安慰。這一辦法比我敢於希望的要好得多。&rdo; [ 作者註:《第二次世界大戰》,第4卷第30頁。 ] 然而時間證明,這一條約的簽訂,比1939年3月31日英法對波蘭的保證,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對於邱吉爾的評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邱吉爾在廣播講話中已經宣佈,任何人或國家,只要反對希特勒就可以得到英國的援助,所以,他應該象他的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