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這種&ldo;統一戰爭&rdo;的理論‐‐多方面的戰爭‐‐凝集了至高的智慧,與克勞塞維茨關於&ldo;戰爭屬於社會生活的領域&rdo;這一觀點是一致的,也就是說,&ldo;戰爭不僅是軍人所承擔的行動,而且是代表整個社會與其他不同社會之間在思想、目標和生活方式上的衝突。&rdo; [ 作者註:同上,第29卷第1冊.第41頁。 ] 克勞塞維茨在進一步說明這一點時,曾寫道:
&ldo;由此可見,第一,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把戰爭看作是獨立的東西,而應該把它看作是政治的工具。(即,一種與和平和戰爭都有關係的工具)只有從這種觀點出發,才有可能不致和全部戰史發生矛盾,才有可能對它有深刻的理解;第二,正是這種觀點告訴我們,由於戰爭的動機和產生戰爭的條件不同,戰爭必然是各不相同的。&rdo; [ 譯者註:《戰爭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學院1964年版,第一卷第53頁。 ]
列寧的思想中有著這樣的見解是不奇怪的。在共產國際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他說:
&ldo;無產階級必須認真地分析每次戰爭的歷史意義和政治階級意義,必須從世界革命的觀點,慎重地估計所有參戰國家中統治階級所起的作用。&rdo; [ 作者註:轉引自《蘇俄外交中的戰爭與和平》.(1940年版),第24頁。 ]
不過,在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個主要的差別,克勞塞維茨從不懷疑,文明的民族所理解的道德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因素;列寧卻迴避這個問題,因而使戰爭成為一種純粹的動物鬥爭,這樣,在鬥爭中,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他說:
&ldo;我們否定一切從非人和非階級概念中產生出來的道德。我們說這是一種欺人的鬼話,完全是為了滿足地主和資本家的利益。我們認為,我們的道德是完全受無產階級(內集團)的階級鬥爭的利益所支配的……我們認為,道德應有助於消滅舊的剝削社會(外集團),並且聯合無產階級周圍的所有的勞動者,這樣也就創立了一個新型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不相信永恆的道德。&rdo; [ 作者註:托洛斯基認為:&ldo;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是內戰,它可使敵對階級之間的所有道德聯在一起被炸掉。(轉引自《蘇俄外交中的戰爭與和平》,第81頁。 ]
因此,如同在部落戰爭中一樣,蘇聯的道德是一種權宜之計。由於倫理的考慮被排除在外,所以,狡詐優於剛勇,間接的心理攻擊也優於直接的物質攻擊,因為只要對方是信守道德規範的,那麼,面對著這樣不講道德、野獸般的對手,他便會處於一種極為不利的地位。
戰爭,從各方面來看卻是絕對的,而且只有當資本主義(外集團)被毀滅以後,戰爭才會停止。所以,列寧曾說:
&ldo;社會主義者如果還想成為社會主義者,就不能反對一切戰爭。&rdo;&ldo;我們正在對戰爭的根源‐‐資本主義‐‐進行鬥爭。但是由於資本主義還未滅絕,所以我們不能反對一切的戰爭,而只能反對反動的戰爭,並且在這同時要擁護革命的戰爭。&rdo; [ 作者註:轉引自《蘇俄外交中的戰爭與和平》,第28頁。 ]
他還說:
&ldo;我們不僅生活在一個國家裡,而且生活在許多國家組成的體系裡,蘇維埃共和國和帝國主義國家長期並存是不可思議的。其結局不是這個勝利就是那個勝利。在這個結局還沒有到來的時候,蘇維埃共和國和資產階級國家間的一系列最可怕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rdo; [ 作者註:轉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