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繩兒啊(第1/2 頁)
皇帝毫不隱晦的表示他對曹王的厭惡,在他履職其間,彈劾其行為不檢的文牘,每個月都不少十五本,也就是說平均兩天被人彈劾一次。
東宮與這樣行為不檢點的人來往,能不被潑髒水嗎?
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其家,就是幼時的孟子身邊盡非良人。
東宮,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汙謀反,又都查無實據,李賢又一直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態度,李治對他越發的滿意。處理李明,一來是保全太子的聲譽,二來也是警告李明。
可李治沒有想到,這個混賬這麼沒出息,竟然跑去上吊了,更可笑的是,還跟他孫子叫起了撞天屈。他屈嗎?李治怎麼不覺得的。
他明白,鯉同李,這小子弄的這道鯉魚膾,無非是想表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李治活這麼大年紀,還能看不透這個?
也明白,李守義是可憐他的叔公,覺得李明雖然荒唐,但卻罪不至死。逼他上了吊,皇室的顏面不好看,李治也得背上一個戮弟的罪名。
賢賢易色,仁義孝順,這一點與他父親,倒是頗為相似,也難怪太子這麼喜歡他。
“說好聽點,他那叫套魏晉風骨,不好聽的,就是漠視法度。”
“拿老三的事含沙射影,他抖機靈都錯了。”
抬手按著孫兒的肩膀,李治沉聲道:“朕今天心情好,就教教如何識人!”
下山的路上,李治教了他一首悽慘的童謠: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
別看只有區區四句,卻引出南朝慘不忍睹的一次事變:元兇弒逆事件。指的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太子劉劭發動兵變,殺死父親奪取皇位的事件。
南北朝時代皇權更替,常常發生宗室王武力奪位的慘案,特別是年長的宗王經常對在位的皇帝發起強有力的挑戰,一旦挑戰成果,必然帶來慘無人道的肉體消滅。
“三郎,你沒坐在朕這個位置,不知道什麼叫難!”
“瞧瞧你叔公,太宗幼子,出身高貴,俊秀高雅,風流倜儻,一手飛白,走到哪兒都是眾星捧月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李明與高祖的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頗為相似。一樣的瀟灑倜儻,喜愛藝術,一樣以玩樂聞名。也都因為母親的身份,無法在權力的中心圈立足,年少離京去封地生活。
年初,李元嬰改任隆州刺史。在山高皇帝遠的閬中,他依然按宮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自以為是皇叔,便不把聖人的警告放在眼裡,依然驕奢放縱。
李元嬰可以,看在高祖面上,李治可以不計較,權當為高祖盡心力了;但李明不同,他沒這個資格和資本。所謂長兄為父,不管是為君,還是為兄,李治都有資格處置他,包括要他的小命。
.......
端著袖子的李治,面無表情的說道:“拿著繩子幹什麼?上吊嗎?來,吊一個跟朕看看!”
李明原本就怕他九哥,又被這麼一激,拿著繩子的手,也不停的哆嗦著,情緒也變得激動起來。
“藉口,都是藉口,你打小就看不起我,你跟父皇都一樣,一直都覺得我是多餘的!”
“所以,你便指使天后等,捏造事實羅織罪名,構陷我謀反!”
生母巢王妃楊氏,即李元吉的妻子。現在的很多人都認為,玄武門之後,楊氏也被太宗冊封為嬪妃。有這樣想法的,大多都因李明得到了分封。
其實,不對!
楊氏自始至終都不屬於唐太宗的後宮,她的頭銜一直都是跟著李元吉的稱號而改變。
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廢為庶人,楊氏也失去王妃的封號淪為庶人;李元吉被追封為海陵郡王,楊氏便是海陵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