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 頁)
同年三月,郭子興因病故去。此時,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被擁立為小明王,國號宋。小明王任命朱元璋為左副元帥。不久,其兩副帥又先後戰死,朱元璋遂被升任為大元帥。至此,他的岳丈郭子興所建立的起義軍舊部已全部歸為他指揮了。
朱元璋成了一軍之主後,感到自己掌管的地盤狹小,兵馬太少,難以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必須打過長江去,才能求得進一步的發展。於是,他特別注意瓦解敵人,壯大自己;同時,又採取措施,鼓舞土氣,使他們勇猛作戰,一往無前。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親統水陸大軍,進攻集慶(今南京),三天內就攻破了城外的陳兆先軍營,陳部36000人投降。朱元璋看到投降過來的將士顧慮重重,恐懼萬分,就從中挑選出500名勇士當自己的親軍,讓他們在夜裡當自己的守衛,而自己平時的衛士則一個不留,全部打發走。朱元璋獨自脫下戰甲,酣然入夢,一覺到天亮。3萬多降兵知道了這件事,大為感動,便赤膽忠心地為朱元璋效力,甘心情願地跟隨朱元璋打天下。
很快朱元璋就攻下了集慶。第二天,朱元璋帶領徐達等巡視全城,看到它的雄偉、它的富庶和繁華,恍忽如在夢中,那種激動與興奮簡直無法按捺,遂對徐達等人說:&ldo;金陵枕山帶江,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塊寶地,難怪古人稱之為長江天塹。況且倉廩實,人民足,今天終為我有。再加上諸位同心協力相助,還有什麼樣的功業不能建立!&rdo;徐達附和道:&ldo;元帥建功立業決非偶然。今天能夠得到它,實在是上天所授!&rdo;聽到這話,元璋更是喜歡。於是,改集慶為應天府,設定大元帥府,朱元璋自任大元帥。從此,朱元璋有了一個為將來打天下而積蓄力量的可以立足的基地。
朱元璋以應天府為根據地,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擁有集慶路、太平路、鎮江路、廣德路等江南地盤、十幾萬軍隊,成為江南很有勢力的割據政權。此時,他的上游有義軍徐壽輝,下游有張士誠,今天的浙江寧波、臨海沿海一帶有方國珍,其他江南地區仍為元朝所佔有。江北則有韓林兒的大部隊牽制著元朝主力,做了南方農民軍的屏障,使他們得以任意地蠶食元屬領地,並彼此之間展開廝殺與拼搏。此時的朱元璋,已不是早先的小和尚了,已成長為一名馳騁疆場的將帥、一個稱雄一方的霸主。
取得了初步勝利後,如何發展今後的事業,是擺在朱元璋面前的首要問題。1357年在攻佔了徽州後,朱元璋親自到了石門山拜訪老儒朱升,請教奪取天下的計策。朱升高瞻遠矚地送給他三句話:&ldo;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rdo;所謂&ldo;高築牆,廣積糧&rdo;就是築好防禦工事,多存糧草,暫取守勢,不要出擊,多儲存自己的實力,坐山觀虎鬥。等到別人實力耗盡,再出來收拾殘局。所謂&ldo;緩稱王&rdo;,是指對付元廷的策略,即不圖虛名,暫不稱王。許多友軍稱帝稱王,成了元兵打擊的目標,太不合算,不如先做縮頭烏龜,在別人大事招搖之時,深藏不露,設法自保;等到時機成熟,再一鳴驚人。朱元璋認為朱升的話很有道理,心領神會,於是制定了一個在兩淮、江南地區&ldo;積糧訓兵,待時而動&rdo;的行動計劃。他還在《菊花詩》中這樣寫道:&ldo;百花發時我不發,我一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滿身披的黃金甲。&rdo;
興國之本,在於強兵足食。按照朱升的提示,朱元璋首先抓緊軍隊建設,提高軍隊的作戰本領,尤其重視軍事紀律的訓練和整頓,強調&ldo;惠愛加於民,法度行於軍&rdo;。同時,朱元璋大抓農業生產。他設定營田司,任命營田使,負責興修水利,並且還抽出一部分將士,在戰事之餘開荒屯田;推行民兵制度,組織農村丁壯,一面練武,一面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