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1/2 頁)
具體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他一無權勢,二無文化,而且是靠借郭子興的一支軍隊發家的,但卻是他最終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勢力比他大、比他強的起義軍首領卻一個個被他打敗了。他的成功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外,還有以下三點:其一,不露聲色緩稱王;其二,待時而動避敵鋒芒。其三,把握天時蠶食江南。
皇覺寺裡的小和尚
朱元璋出身貧苦佃農,家境貧寒,從小就飽受苦難的生活,7歲就操起皮鞭給地主放牛牧羊。至正三年(1343),朱元璋17歲那年,淮北發生了多年不遇的乾旱荒年,旱災引起了蝗災和瘟疫,廣大農民在飢餓與瘟疫的雙重摺磨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少人家相繼病死,成了絕戶。朱元璋一家也難逃厄運,先是64歲的父親撒手人寰,緊接著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他的長兄、長侄以及母親也離開了人間。多年的貧寒生活,再加上親人的離去,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厭倦了這個昏暗的世界,恨不得隨親人而去。然而,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人能再撫摩他的傷痛、安穩他的心靈了。
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剃光了腦袋進了皇覺寺。他穿起了衲衣,做起了小行童。整天除了掃地上香,打鐘擊鼓,還要為主持擔水劈柴、燒飯洗衣,幾乎無所不做。低眉彎腰,勞苦疲乏,還要受師父的責罵、師兄的刁難。他開始羨慕大牆外面的生活,特別是懷念與少年夥伴們一起放牛、一起割草那些無拘無束的日子。但為了生存下去,為了混口飯吃,朱元璋只得忍氣吞聲。
由於旱情嚴重,地裡的植物顆粒無收,靠收租來度日的皇覺寺終於維持不下去了。入寺才50天,經文沒念上一卷,各種雜活倒做了不少的小沙彌朱元璋,被主持打發去&ldo;雲遊&rdo;了。說是雲遊,其實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戶人家化緣,求乞度日。這樣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後,朱元璋回到了皇覺寺。朱元璋在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嘗盡了人間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到處是衣服襤褸,到處是如土的面色,到處是成群結隊的逃難人群。百姓們已不再對腐敗的朝廷、官府抱有任何希望,他們只有把滿腹的希望寄於神靈、菩薩的保佑。他發現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裡虔誠的信男信女之外,百姓們普遍信仰白蓮教,並大有積蓄力量、蠢蠢欲動之勢。
他目睹國事日非,預感天下大亂的時候就要到了,即立志勤學,廣交朋友,以待時而動。他在這裡學習了三教九流的許多知識,誦經,打坐,做佈施,做道場,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擔水,讀書,識字。一晃,又過了較為平靜的四年時間。
這時的中國,正處於元朝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統治之下,老百姓長期過著&ldo;竇娥冤&rdo;式的生活,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說。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農民們終於勇敢地行動起來了。1351年,當元廷徵集數十萬民工治理黃河時,在工地上挖出了一個石人,只有一隻眼睛,於是民間盛傳&ldo;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rdo;。白蓮教主韓山童乘機聚集數千人,斬白馬烏牛,祭告天地,揭竿起義。因起義軍頭裹紅巾,身穿紅衣,打著紅旗,被稱為&ldo;紅巾軍&rdo;。從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華大地。英雄四起,各據一方。彭瑩玉、徐壽輝在湖北組織起義,土豪方國珍、鹽販張士誠也先後在浙江和蘇北起兵反元。與此同時,郭子興在濠州起兵響應,襲殺州官,佔領了濠州城。至此,農民起義的烈火迅速燃燒在大江南北。
雖然身居靜門,內心卻早已不安分的朱元璋,聽到不斷傳來的農民起義的訊息,已是熱血沸騰。面對黑暗的社會,他早就有了投奔紅巾軍的念頭,但由於對紅巾軍內部不甚瞭解,再加上元軍追殺得太緊,怕他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