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軸心國力圖決一雌雄(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月)
一九四二年決定性事件的序幕,是四月二日由德國空軍在義大利皇家空軍的支援下.向馬爾他島發動強大的攻勢揭開的。為完成現已移交給南線部隊司令的任務,即&ldo;在地中海為軸心國開闢一個強大的據點,以作為軸心國力量進一步發展的基地&rdo;的首要條件,是摧毀馬爾他島的軍事設施。該島正好位於軸心國到北非的補給線的中途,務必使其起不了危害作用。可是,正象年初德國空軍增強得太遲而未能使軸心國在北非免於受挫一樣,這次對馬爾他島的空戰又發起得太早,也未能對擬議中的登陸有所稗益。這次登陸旨在為軸心國奪取該島從而為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深遠的作戰計劃提供一個真正可靠的基地。
兩個軸心國領導人於四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在貝希特斯加登會晤,討論地中海今後的作戰目標以及在那裡進一步作戰的時機等事宜。在這之前,德國空軍對馬爾他島的攻勢已進行了近一個月。軸心國沒有聯合作戰參謀部。為組建這種聯合作戰參謀部所作的努力全部告吹,因為這兩個獨裁者內心彼此互不信任。因此,在這種稀少的會晤中他們不僅要討論聯合戰略的重大事宜,而且還常常要討論技術細節。
這次會晤表明,義大利人決心在未來的行動中仍持謹慎的保留態度。自從年初起他們就已對隆美爾在利比亞重新發起的攻勢採取了這種態度。在德國方面,希特勒則重新提出向東打過埃及以包圍英國在中東陣地的老計劃‐‐他認為該計劃的&ldo;革命條件已經成熟&rdo;。可是,墨索里尼和意軍參謀總長,即後來提升的卡瓦勒羅元帥,無論如何在當時不贊同打出利比亞-埃及邊境。他們前來參加會議還決心堅持&ldo;征服馬爾他島&rdo;是北非戰爭繼續進行的真正必不可少的條件,軸心國必須為此把這作為當前目標。然而,由於義大利人‐‐德國人亦如此‐‐意識到該島已不再可能透過突襲方式迅速攻佔,而且還由於義大利人宣稱他們再過三個月也來不及參加在該島登陸的有計劃進攻,因此若是接受他們的觀點實際上就意味著放棄軸心國在北非繼續其攻勢的一切希望。同時,英國準備採取主動向前推進迫使敵人決戰的方法來制止意、德在利比亞的進攻。馬爾他島是使義大利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同樣,馬爾他島也是英國加速他們計劃的原因之一。對英國來說,以這種間接方式保住馬爾他島就意味著避免一場&ldo;大災難&rdo;:這場災難依邱吉爾看就是有可能喪失馬爾他島以及島上的三萬守軍和幾百門炮。喪失馬爾他島將破壞他所有關於地中海甚至關於保衛尼羅河流域的計劃。
經過詳細的軍事討論,兩個軸心國元首最後決定,隆美爾的裝甲部隊&ldo;暫時&rdo;於五月底在北非實施進攻,可能的話就佔領託卜魯克,爾後繼續進攻到埃及邊境為止;到六月中旬或最遲七月滿月時,就可實施&ldo;大力神&rdo;作戰計劃,即佔領馬爾他島。
儘管這看來是當時唯一可能的決定,但是假若軸心國不會由於進一步拖延而完全喪失主動權,那麼該決定很顯然仍受到地中海之戰從一開始就存在的種種不足和不當的影響。該決定還進一步由於失望和緘默而受影響。隆美爾本人未出席會議,可是他確定的裝甲部隊的行動日期獲得了認可,雖然當他後來得知兩位元首無意先期佔領馬爾他島時,他大失所望。第二航空隊司令凱塞林陸軍元帥同樣十分失望,因為他眼看自己成功的空中攻勢不能達到最後佔領馬爾他島的目標。另一方面,義大利被迫同意一項與其本身計劃相違背的決定。希特勒一貫反對在馬爾他島登陸的意見。當這一意見開始在一年多以前提出來討論時,他就反對。他現在同意可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