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3 頁)
墨子提出的悖論是一種邏輯悖論,當然也含有具體的內涵,它透過邏輯推理得出了和原命題不相容的結論,從而否定了原命題。這種邏輯悖論,促使人們對思維形式及其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一方面使人們在用詞語、語句構成命題、判斷時,儘量注意表達的準確性,使命題、判斷有確定的內容,追求儘可能嚴謹的自然語言的表達形式。另一方面,對思維形式所表達的內容應該深入、反覆地分析,從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存在的邏輯矛盾,揭出矛盾產生的根源,從而使理論認識趨於完善。也就是說,悖論作為認識和思維活動不完善的標誌,對悖論產生、消除的分析、認識的過程是從思維邏輯本身促使理論思維嚴密化,悖論的方法是常識性思維方式向科學性思維方式過渡的催化劑,也是理論認識從不完備逐步趨於完備的一種邏輯手段。
第八章 墨子思想的歷史影響
墨子作為一代宗師,其開創的學派是與儒學並列的一代顯學,然而這麼一個顯赫的學派,至秦驟衰,一蹶不振,幾成絕學。二千餘年來《墨子》被排斥在官學之外,注家無幾。墨家作為一個學派是湮滅了,但他們的社會政治理想,人格道德力量,科學思想和方法卻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以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之中、在思想上、精神上對後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墨學的湮滅,也可作為一種比較參照系,從一個側面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歷代農民起義,中國傳統科技模式的若干特徵及其產生的社會原因。
一、墨子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
要比較明確地描繪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圖景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發展歷史有數千年之久,但是有了個基本事實是大多數人所公認的。其一,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漢民族的文化為主體和主導方向的。其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主,佛道為輔,構成其理論核心,從社會思想的主體內容到民族的思維方式莫不如是。儒、佛、道相輔相成,三位一體滲透到社會意識的各個方面,影響到社會各階層的言行舉止和民風習俗。其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建立在以家庭為單位,以宗法血緣為紐帶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這裡,擬從這個角度簡略地分析一下墨子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結構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積澱。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衰落、沉澱、復起,影響瀰漫,觀念滲透,都表現為一個各種觀念相互衝突、揚棄、凝結、淘汰的過程。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它的基本走向與中國的農業經濟和農業社會發展趨向一致,儒、佛、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核心。&ld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do;是理論的基本內容,&ldo;內聖外王&rdo;,&ldo;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rdo;是其追求的理想境界。對絕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來說,能取得&ldo;立德、立功、立言&rdo;三不朽成就的畢竟不多,諸如周公、孔子之類的人物也是很少有人能夠企及的。就是一般的仕途,也大都是坎坷艱辛,大部分名落孫山,潦倒一生,道家從清淨無為,全真養性方面,佛學,特別是中國化的禪宗在修性寡慾,明性見心方面發展了一整套的理論和修養、鍛鍊方法,使知識分子從內在的心理平衡上抑制或泯滅內心對名利追求的慾念。在內向自我反省這點上,道、佛兩家不僅和思孟學派的內聖之路相通,而且在理論內容和形式上表現的更優雅灑脫。因而道佛學說適應了失意知識分子自鳴清高,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也使得意計程車大夫在充滿傾軋、黑暗、陰謀的官場之外找到了一個心靈安憩的樂園。
中國的封建社會的長期穩定和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曲折性,這兩個歷史事實表徵了傳統文化巨大影響的存在。認識它的長處和侷限,這對中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