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燧發槍(第1/3 頁)
董亮搖頭:“這是我的意思。而湯大人你也知道傳教的艱難,世人多愚,你要是不給點好處,百姓很難信你。”
聽到這裡,湯若望就腦殼痛,中國的風俗他都能懂,但唯獨這個信仰,他就真搞不懂了?
一個廟裡能搞出個幾十個神一同參拜,都不是一個教派居然也能和諧共處。
道教的三清拜,佛祖觀音也拜,民間的土地神,媽祖也拜,岳飛也拜,甚至連自己的祖宗也能弄進廟裡一同參拜。
真讓人開了眼了,而且從這些百姓的態度來看,也不全然是抱著功利之心信,而是好像他們真的都信。
好像中國人腦中自有一套適配系統,能自動的將一些資訊編譯,符合自己的邏輯思維。
湯若望可以預見就算老百姓真的信上帝,恐怕與佛陀、三清的待遇也差不多,要發展虔誠的信徒怕是痴心妄想。
不多淺信徒也是信徒,只要能在清國大規模推廣,管他是不是淺信徒,一樣封聖。
所以儘管湯若望不知道董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他都會選擇同意,就算事情搞不成,也交好了董亮,無本萬利的生意,誰不喜歡?
一般宗教傳播的途徑有三個,賑災、放貸、行醫。
施粥這個事情耶穌教一直在搞,但財力不夠,發展不了多少人。
但放貸則明令禁止,各地官員都盯著呢。
對於道教與佛教大肆放貸,耶穌會只能從心底羨慕,不僅僅能獲取利益還能收穫信徒,簡直無本萬利。
還有一個便是行醫,五斗米教能夠盛行,和符咒治病也有很大關係,但現在西醫對比中醫進步的也不是很大,唯一比較有很大優勢的便是外科。
而董亮也不害怕基督教能在中國傳播,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那樣高強度洗腦,都沒幾個信,更何況是現在呢。
就算信了上帝,大機率也是新教,並且一定會進行本土化創作,將上帝與教義改的面目全非,到時就算國人說這是基督教,西方也鐵定不認,只會認為是異端。
所以就在董亮明確表示會給耶穌教提供放貸庇護後,湯若望便同意與董亮合作了,而所謂的合作就是以自己的名義寫幾封信,讓天主教多派點傳教士來,順便帶些書籍過來,簡直是一本萬利。
而這些換來的便是十三所教堂的放貸權。
反正相比於地主士紳放貸,這些宗教放貸就要柔和的多,不僅僅利息比較低,催收手段也不酷烈,所以百姓還真的喜歡去寺廟借貸。
董亮也可以藉著教會將粘杆處的影響力投放到其他地方,何樂而不為。
得到董亮這些承諾,尤其是聽說董亮還有個西式名字,湯若望頓時就放下諸多戒心,引為自己人。
這是他來到中國繼遇到崇禎皇帝與順治皇帝后,第三個偉大的勝利。但是就算湯若望掏心掏肺董亮對他的談話也沒多少興趣。
他想和湯若望談論西方,湯若望盡給他整些之乎者也,對於這個已經被掏空學識的洋人,董亮聽的是昏昏欲睡,幾次暗示他之後,湯若望才悻悻表示今天二位相談甚歡,就先到這裡了,改天他介紹才從歐洲來到中國的傳教士。
董亮見狀也是高興,塞了湯若望一千兩銀子,對此湯若望很是震驚,也很是高興。做為一個洋人,他在清國搞貪汙受賄很難的,生活遠不如其他二品大員過的滋潤。
一時間更將董亮引為知己。
董亮見狀也是哭笑不得,早知道銀子對於這洋人好使,自己費那麼大勁兒幹什麼,不過他明白這也就是對湯若望有奇效,畢竟來中國幾十年,理想之類的只存在腦海裡與嘴裡,一門心思想做的就是老爺,對於他這種人,權勢和銀子才是最重要的。
湯若望走後,董亮看著匠人呈上來的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