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2 頁)
到了欽差進城的這一天的卯時三刻,知府大人便攜著同知、通判、推官,並蘇州屬下數縣縣令、佐貳,共計十名有品有級的官員,在三班衙役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到了北門外,出城數裡恭迎欽差大人。
緊趕慢趕行出十餘裡地,終於見河上泊著一艘高大樓船,旗、牌、傘、扇插列艙面,數排衣甲鮮明的親兵護衛,拱衛著兩個官員立在船頭。
一人身穿大紅蟒袍,頜下無須,衣袂飄飄,正是懷恩了,身後站著的是一錦衣衛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五品武官,這是楊明瞭,此次欽差共有兩人,懷恩為主,楊明為輔,因為懷恩身為司禮監掌印,也就是大明實際上的內相了,權力之大和楊明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由此也可以看出朱見深開阜的決心,但是實際一應開阜事宜還得楊明來拿主意,畢竟楊明是發起人,沒了他,很多手段都得不到實施,懷恩也將舉步維艱,之所以將日理萬機的懷恩派來,只是為了給楊明撐腰而已。
&ldo;來了來了……&rdo;看到東北邊遠遠駛來一隊人馬,迎接的百姓鄉紳全部都興奮的叫了起來。
維持秩序的官兵登時緊張起來,他們用鞭子和槍桿驅趕看熱鬧的百姓,將中央大道隔離出來。
這邊剛剛維持好秩序,那邊欽差大人地儀仗便到了,先有兩隊共二百人的衛士,穿著鮮亮甲,手持明晃晃的長槍在前面開路,後面又跟著一百兵士,打著刺繡繪畫的各色旗幟,木雕鐵打金裝銀飾的各樣儀仗,以及迴避、肅靜、官銜牌、鐵鏈、木棍、烏鞘鞭,一對又一對……過了好一會,才見到一柄題銜大烏扇,一張三簷大黃傘兒,罩著一頂八抬大轎緩緩過來。
轎子中正是懷恩,接下來才是楊明騎著高頭白馬和他的錦衣衛親衛隊,再後面就是唐四和魯青峰兩個錦衣衛千戶人馬。
轎簾子一直沒升起來,老百姓壓根就沒見欽差長什麼模樣,但這從未見過地排場,卻已經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中,在今後許多年內,都將被反覆提及,用作教育子孫上進的素材。
就像現在的人們看著電視上的賈伯斯那般。
作為蘇州知府,肯定是走在眾官員的首位,這蘇州知府叫做池磊,池磊是景泰三年進士,官場上也算得上是順風順水了,此時他趕緊下轎,率領眾官俯首便拜道:&ldo;恭迎欽差大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do;
日近午時,蘇州城北門外人山人海,人們從各處早早趕來、翹首以待,只為看一看欽差大人的排場。
宣讀完聖旨,幾位官員相互寒暄幾句,一行人就井然有序踏進蘇州城,最耀眼的就屬這支錦衣衛了,佇列站得極好,不管從哪一個位置看去都是一條直線,一桿杆鳥銃直閃得亮人的眼睛。
楊明等人的住處是早就安排好了的,楊明和懷恩住在驛館,而錦衣衛則被安排在了當地衛所之中。
楊明歇息一日之後,倭國皇子大源一男方面就派人來接觸,這種事情雙方代表的都是兩國,不可有絲毫懈怠。
大源一男方面的意思是雙方得進行一次談判,談判的地點應當設在他們所佔領的一處島嶼之上,此次遣使前來就是為了請二位欽差赴島商談。
大明官員都是有傲氣的,懷恩自然是一口拒絕了,歷來只有弱國朝見大國的道理,僅此一條就是萬萬不可的。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楊明暗自思忖,這樣下去完全沒得談了,倭寇在大明惹下的禍事不小,一上岸難免有擔憂自身安危的顧忌,而朝廷官員何嘗又沒有這個顧慮,何況一但大明先做出妥協的姿態,懷恩第二日就得被朝廷大小官員彈劾。
最後,楊明站了出來,&ldo;懷恩公公身為大明內相,是萬萬不可能以身犯險的,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