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3 頁)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ldo;皇帝神寶&rdo;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ldo;傳國璽&rdo;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ldo;傳國玉璽&rdo;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濛濛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裡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明清兩代,時有&ldo;傳國玉璽&rdo;現身之鼓譟,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二十有五,其中一方即被稱作&ldo;傳國玉璽&rdo;。而乾隆時,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
民國成立,清廷退位,但依優待條件,仍盤踞紫禁城而稱孤道寡。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ldo;傳國玉璽&rdo;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
`````````````
&ldo;原來這個玉璽有這樣傳奇的經歷!&ldo;周米暗暗感嘆,但是現在放在桌子上的這方玉璽,為什麼和記載中的並不相同?偏偏是豆子拿著的那方玉璽,和書上記載倒是完全的一致?它們的不同在哪裡呢?
想不明白,周米也就不多想了,因為她相信呂方,她知道呂方能告訴她答案。於是關上電腦,周米抱著呂方的胳膊,也安心的開始睡覺!
咱這些東西怎麼辦?
第二天一早,四個人退房,收拾好所有東西開始返程。
車子順著來時的304號公路向東行駛,再次進入那個漂亮的大山谷。山谷還像來時那樣的壯麗和寂靜,雪山依舊潔白,冰川依舊純淨,早晨的陽光灑落下來,它們都發出一圈朦朧暈散但又耀眼的金色光環。周米看到了一座最高的雪山,最雄偉最漂亮,於是抬起手指給呂方:&ldo;寶寶,那座山有多高呀?&rdo;
呂方拉住她的手,撫平她的手指說:&ldo;每座雪山都會有一個傳說,她們都守候著這裡一方土地與動物,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每座雪山都是一個神靈的化身。看雪山時,是不能用手去指的,那是對神靈的一種冒犯,應該開啟你的手,用你的手心對著她,她就會知道你很尊敬她,她一定會保佑你的!
&ldo;是這樣嗎?&rdo;周米伸出小手,把自己的手心對著那座雪山
&ldo;這樣就對了,這裡的雪山很多,我也不知道這座雪山的名字,但是她們最底的高度也不會低於五千米,這裡最高的山峰是疏勒南雪山,海拔是5827米。&rdo;呂方說
&ldo;咱這些東西怎麼辦?&rdo;豆子問
&ldo;四張畫我們一人一幅,白色的玉璽給你,這個綠色的玉璽我帶走!&rdo;呂方想了一下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