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津市—邊姓、閆姓、薛姓(第1/3 頁)
邊姓
- 起源:
- 源於子姓:上古商代的時候,有個諸侯國叫邊國,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後來邊國滅亡以後,邊伯的後代中有的就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邊氏,世代相傳。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平公的兒子叫御戎,字子邊。子邊的後代有的以他的字作為姓氏,也形成了邊姓的一支。
- 滿族老姓漢化:改為邊姓的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額爾吉氏等,以及加入滿族的邊氏(朝鮮族、漢族)等。
-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於以地名漢化為氏;出自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博爾濟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 源於達斡爾族:達斡爾族阿拉邊前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後,達斡爾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多冠漢姓為邊氏。
- 變遷:
- 邊姓得姓後很長一段時間繁衍於春秋宋國都城河南商丘,直到宋亡。下歷秦漢,逐漸散居今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陝西等靠近古宋國的地域。
- 西漢時,邊姓名人有與朱買臣、王朝合稱三長史之一的邊通。東漢時邊姓名人漸多,有任京兆尹的邊鳳,九江太守邊讓,尚書令邊韶,此三人均為陳留郡人,表明至少在東漢時邊姓陳留郡望已經形成。另有《董卓傳》中提到的金城人邊章等,表明邊姓已經在甘肅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規模。
- 魏晉南北朝,邊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興旺,並有移居與之相鄰的隴西郡者。此際至隋,中原一帶戰亂不寧,邊姓經此動亂,漸散居今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
- 隋唐兩代,邊姓主流依舊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邊姓人的蹤跡,河北、陝西、甘肅等地成為邊姓人繁衍的中心。
- 唐末五代時,邊姓人活動之重心始向江南轉移。北宋中期,邊肅孫邊由於仕宦的緣故,由應天府楚丘(今河南滑縣)落籍於吳(今江蘇蘇州)。南宋至元,邊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佈區域愈廣,今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份均有邊姓人入遷,北方的內蒙亦有晉陝甘之邊姓入遷。
- 明初,山西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京、天津等地。歷有清一代,邊姓逐漸散居於西南、東北和臺灣等地。
- 在天津的分佈:隨著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發展,邊姓在天津也有一定的分佈。具體的分佈區域可能較為分散,在天津的各個區縣可能都有邊姓人口居住。不過目前缺乏詳細的統計資料來準確描述邊姓在天津的具體分佈情況。
閆姓
- 起源:
- 出自姬姓:
- 相傳太伯的曾孫仲弈,被周武王姬發封在閆鄉(河北易水一帶),他的子孫因此就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閆,稱閆氏。
- 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生下來時,手上就有一個閆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釗封在閆城,他的子孫也姓閆,稱閆氏。
- 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建立了晉國,到晉成公的時候,晉成公封自己的兒子懿在閆邑(山西夏縣一帶),晉朝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就有人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閆。
- 源於羋姓:春秋時期,楚國有支系王族熊伯璵,他被封於閆邑(今湖北麻城),其後有大夫閆敖。在楚國滅權國之後,閻敖被封尹權,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楚閆氏。
- 蒙古族漢化:蒙古族閻氏在 1955 年以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