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示範區(第1/2 頁)
示範區
「我得回去商量下。」
尹少華其實是不太想兒女再走他的老路的。
回首往事,太多辛酸湧上心頭,彷彿舊日擔沙的扁擔重壓又壓在了他的肩上。
那時真是太苦了,除了擔土就是擔土,地是靠肩膀擔出來的,從沒歇過響,貓過冬。
老伴澆水也是一站就是一夜,腿常常被凍得沒有知覺,現在也落下了毛病。
與天鬥,與地爭。
一家人付出了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和耐力。十幾年來,也從來沒有向政府申請過一分錢補助。
但『梅花香自苦寒來』,土地也給他一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荒沙變成了綠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林果業大戶。
任誰也得叫一聲好!
穿過林場,尹少華回到了家裡,院子裡還有個小男孩蹲在地上玩著,身上的衣服沾滿了塵土。
「玩什麼呢,小文?」
小男孩回頭,露出一張灰不溜秋的臉,牙齒潔白。
「爺爺,樹苗讓羊給啃了,我給他包上。」
尹少華瞧了瞧樹苗,傷口處被薄膜包得嚴嚴實實的,情緒複雜。
才4歲就懂得愛護樹苗了。
還真是一代接一代啊!
這土地,是離不開了。
……
五原縣第一期五十萬畝鹽礆地改良,涉及很多中低產耕地,輻射的農戶眾多。
嘉禾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體,苜禾農牧和天禾種業也相繼在五原成立了分公司。
2004年10月。
苜禾農牧完成了第一批土地流轉協議的擬定,流轉面積超過20萬畝,這些都是無主的荒地。
平均每塊面積超過了15萬畝。
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組織各個村成立合作社,統一進行土地流轉,由合作社自負盈虧。
在這種情況下,
苜禾率先啟動了鹽礆地改良示範園區的建設。
鹽礆地改良技術沒什麼好說的,肯定是以苜禾1號為主。看到效果了,農戶自然會蜂擁而上。
這就是最好的技術。
天禾種業分公司也沒閒著,兩年前培育的天麥1號小麥也提上了推廣的日程。
河套平原可是我國春小麥的傳統種植區域。
其生產的的平原高筋粉,粉質細膩丶營養豐富丶蛋白質含量高,是製作面精不可或缺的主角。
剛好,天麥1號的特優性狀也是適合加工成高筋麵粉!
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
宏盛村。
轟隆的機械響徹在大地上,向天山臉上帶著笑意,指著周圍的石膏堆向郭陽介紹著。
「原本示範區是另一個鎮上的村子,但那的人始終將信將疑,爭論不休。這時候高書記就主動找上門來了。」
宏盛村的村書記高峰很年輕,大概也就三十多歲,聞言感慨道。
「我們村鹽礆危害很嚴重,只能種向日葵,但保苗率也不高,平均畝產只有五六十公斤。
不改不行啊,村裡已經沒有出路了。原來村民們在沒有專案支援下,只能自發拉運磷石膏改良鹽礆地。現在嘉禾集團來了,自然得拼一把。
全村198萬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嘉禾,同時368戶家庭中全部都選擇了認購股份。」
宏盛村和苜禾之間並不是單純的土地流轉,而是經過協商後,以2000元算作一股,村民自行認購。
願意認購的,可以根據土地面積估值認購股權份額。不願意認購的,苜禾就會按時支付土地租金。
當然,僅限於示範區,這也是苜禾唯一和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