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河套腹地(第1/4 頁)
河套腹地
蒙省五原縣?
郭陽一時沒反應過來在哪兒。
好在很快就有人拿來了幾幅地圖,有全國的,也有五原縣的。
陳司長在地圖上指出了五原縣的位置。
「五原縣地處黃河幾字彎外側,河套腹地,陰山腳下,現有耕地面積230萬畝,是巴盟主要的糧食產區,以種植小麥丶玉米丶葵花為主。
近幾年,當地常年超量引用黃河水灌溉,造成土地鹽礆化十分嚴重。
人均土地的一半受鹽礆危害,土地產出極低,嚴重影響著當地農民的家庭收入。
五原縣已經在鼓勵農民種草,對種草農戶進行補貼,引進了草顆粒生產線,和加工企業簽訂訂單合同。
現有的50畝以上的連片種草示範田超過50個,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萬畝。
但僅靠縣裡的力量是有限的,撂荒的土地依然年年增多。
郭總不是喜歡啃硬骨頭嗎?我想五原縣應該合你口味。」
郭陽盯著地圖看了會兒,大腦飛速運轉。
這確實是塊硬骨頭!
鹽礆地面積超過了200萬畝!
但顯然,作為自治區商品糧主產基地,現有的100萬畝鹽礆耕地是不可能給嘉禾的。
至於100多萬畝鹽礆荒地,郭陽又仔細看了看五原縣的地理圖,頓感棘手。
「陳司長,五原的鹽礆荒地並不是完全連片的吧!
應該是分散在各個村鎮,由於鹽礆過重,村民撂荒而逐漸形成的鹽礆荒地。
而在鹽礆荒地的四周,就是農戶們耕種的低產鹽礆地。
所以看似有100多萬畝鹽礆荒地,但這個村子撂荒2000畝,另一個村子有1000畝。
等改良好了,
村民又該跳出來了,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回土地的契機。
最終嘉禾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骨頭太硬了,很可能崩壞了牙口!」
郭陽連連搖頭。
百萬畝確實很誘人,但企業需要付出的人力丶物力丶財力都是巨大的。
農業部想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帶領當地群眾脫貧奔小康。
但於企業而言,存在著太多未知的風險。
郭陽自然得趁機提條件。
陳司長說道:「政策上肯定有扶持,當地政府也會大力配合。」
郭陽試探著問道:「採用怎樣的運作模式呢?農戶的土地流轉給嘉禾嗎?」
陳司長沉吟了下,說道:「涉及的農戶太多。」
郭陽癟癟嘴,
土地不是嘉禾的,嘉禾又何必要去趟渾水呢?
正色道:「只有土地集中流轉,才方便統一經營管理,才能走規模化丶集約化丶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
這時,林部長敲了敲桌面。
「鹽礆地改良是國家戰略,部裡也打算打造一批鹽礆地改良典型專案區。
五原縣就很典型,鹽礆丶沙化等土地問題嚴重,又是自治區的商品糧基地。
堅持土地集中流轉是正確的。
但不一定全部交給嘉禾,地方也可以採取種植大戶流轉丶村集體合作社等形式集中經營管理。
嘉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領者的作用。
畢竟大多數農戶對鹽礆地改良技術沒什麼研究,對苜禾1號更是極為陌生。」
郭陽點點頭,表示認可。
循序漸進,引領者。
這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隨後郭陽又問道:「專案資金和政策扶持?」
林部長說道:「部裡只能協調水務丶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