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ldo;是。&rdo;帶路的李福尖著聲音回答:&ldo;是劉伯爺在隆聖城中尋來的一個廚子,娘娘吃了他做的飯食,倒還覺得可口。&rdo;
韓可孤點了點頭,聽著他絮叨些娘娘的日常飲食情況,便到了&ldo;行宮&rdo;門首,道別而出。走了很遠,還在想:在上京宮中時,娘娘錦衣玉食,每餐少不得百十碟子的精細菜餚,如今算是粗茶淡飯了。讓她品一品民間滋味,也算是好事。
原想著一干老友同僚知道自己入了朝,一定會登門探望。卻不料兩三日都不見動靜。韓可孤不明所以,便親自過去拜訪相熟的幾位留守大臣,卻不想竟都是以&ldo;出外公幹&rdo;、&ldo;不在家中&rdo;等等理由,被拒之了門外。細想之下,韓可孤恍然大悟,這些人盡都是懼怕劉升,知道如今自己與那人不能兩立,唯恐招惹下禍端,才都避而不見。心中感慨,人都有趨炎附勢、趨吉避兇的一面呀!多年的老朋友也不例外。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連尊貴如娘娘者都懼怕他十分,何況這一干臣子呢?即使有人想做錚骨之士,也要考慮一家的妻兒老小安危,這一點上在朝之臣便不如外放的了。家眷遠置,少了後顧之憂。
在自家官衙時,政事軍事繁雜,如今有了幾日清閒倒也難得。只是又三兩天下來,韓可孤覺得不大對勁兒了,仔細琢磨,才猛然想到:別人能避而不見,那位攪得舉國不寧的劉升劉伯爺也同樣能採取這樣的辦法對付自己。不能在朝堂上對面爭鋒,劉升的氣焰無從泯滅,娘娘的危機無從緩解,朝臣的信心無從樹立。自己與高嶺百般思想,甘冒風險放下壓頭的軍政大事,奔波來此的目的豈不就落了空麼?
即使不想見、不敢見,也要想辦法逼得他相見。韓可孤左思右想,臨機定出一條引蛇出洞的計策來:大張旗鼓地向朝廷上疏,敦請娘娘鳳駕移蹕澤興府。打蛇打七寸,韓可孤確信劉升此時最怕的就是公然提出這個議題,破壞了他挾持朝綱的險惡用心。唯有如此,才能讓這條貪婪的毒蛇氣急敗壞,主動爬出窟穴。
把面晉娘娘時所表達過的那些意思,又斟酌字句謄寫成了書面的奏摺,語氣更加激烈而直接,韓可孤要用自己的介直給那些唯唯諾諾、姑息畏奸的同僚做個表率,正面挑戰劉升的淫威。
果然不出所料,劉升存著的就是避不相見的念頭。韓可孤的上官之威在他的心裡多多少少還殘餘著陰影,此時他無聲無息的突然就到到了隆聖,使沒有半點思想準備的劉升頓時有些手足無措,尤其猜不透韓可孤此行的真實意圖。把府中懞養的一群食客聚中叫到一起,連日討論,這些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發言踴躍。一時說有同僚遞貼,必須要見,也好參悟出他的來意,以便見機行事。一時又說韓可孤與劉伯爺道不相同,難免會生出齷齪,斷不可會面。有的出主意,有劉大將軍百萬雄兵做後盾,可以以勢壓人。有的又言,千里做官為的是財,英雄也難過美人關,當賄以財帛美人進行籠絡。更有一個話不驚人語不休,竭力勸說:韓可孤積威深重,是劉伯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當乘著這個天賜的大好機緣,殺了他一了百了,永絕後患。甚至到最後竟慷慨激昂得拍起案幾,力勸劉升不能心存婦人之仁,放虎歸山,貽下終身恨事。
劉升出身鏢行,投身營伍後因為戰風彪悍累受韓可孤舉薦提拔,才迅速的耀升起來。本來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沒有什麼準主意。此時聽眾說紛紜,更覺得心煩意亂,六神無主起來。如今雖說是仗著武力挾娘娘把持著朝綱,自覺身份地位在萬萬人之上,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可唯獨對韓可孤,仍然有發自肺腑的畏懼,這種感覺已經深入到了骨髓,無法剋制剔除。多年來追隨在身前馬後,他太熟悉韓可孤的脾氣秉性了,完全不同於那些只會在紙上談兵的幫閒文人。這個人平日對下屬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