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這時,前進政策也開始不聲不響地推行。印度設立了若干居高臨下控制著中國陣地的小哨所,有的就設在中國陣地後面的小路或公路的兩側。參謀局的理論是:這樣就會切斷中國交通線,迫使中國最後不得不撤出他們的哨所。反映印度官員和參謀局人員當時意見的印度報紙和新德里的外國記者,在年初就預言陸軍不久將採取步驟迫使中國撤出阿克賽欽。中國多次提出警告說,如果印度繼續向前推進,就會引起&ldo;嚴重的後果&rdo;,而且語氣越來越嚴重,但尼赫魯都置之不理。他向議會解釋說,中國因為印度在中國哨所的背後設立了哨所而感到不快,並且讓那些認為中國語氣包含有危險性的議員們不要擔心。他說,&ldo;雖然[中國]照會威脅說他們可能採取一切步驟,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果他們果真採取那些步驟,我們就準備好對付他們。&rdo;六月,尼赫魯再度叫議會放心,他說西段的形勢,&ldo;比以前更有利於印度了&rdo;。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步兵營(賈特聯隊第五營)開進拉達克,並奉命向前推進。和其他三個營一樣,該營也分散成為駐守哨所和巡邏的小隊。到了仲夏,印度在這一段設立了約有六十個哨所。與之相對峙的是中國的一個整師。這意味著中國軍隊在人數上同印軍的比例超過五比一;但兩者間實際作戰能力的差距就更大了。這不僅因為中國軍隊是集中的而印軍是分散的,中國軍隊可以乘坐卡車而印軍只能步行;還因為中國軍隊有一切的正規的支援火力,而印度的第一一四旅卻只有一個中型機關槍排。人們可以看到中國把重迫擊炮和無後座力炮對準印度哨所。中國步兵也都配備有自動步槍。印度的最重型武器是三英寸口徑迫擊炮,大部分哨所連這樣的迫擊炮也沒有;士兵配備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所使用的零點三零三英寸的李安菲德步槍。
[ 投筆從戎註:李-恩菲爾德no1系列,很可能是sle no1
kiii/kiii型。這種步槍雖年代古老,相比它的對手ak-47(或56式)而言火力密度較低,但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惡劣自然環境下甚至更加可靠耐用;在有經驗射手或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手中,手動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
] [
註:一九五三年印度開始設計一種本國出產的自動步槍,到一九五六年製造出幾種型別供試用。步槍適合陸軍的要求,軍需局決定進行生產。一九五八年三月三軍參謀長會簽了一個檔案上呈給由梅農擔任主席的軍工生產委員會。該檔案提出的計劃是要在四年內全部以印度的自動步槍裝備陸軍。但對這一建議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直到一九六二年邊境戰爭的最後階段,印度軍隊才收到幾十支自動步槍,還是美國和英國贈送的。
]
印度的哨所不過是排甚至是班的陣地,這些陣地是在地面上挖得很淺的聯在一起的一些兵器掩體(即使在夏天,地面幾英寸以下也不解凍)。部隊住的是帳篷,或是用木箱和降落傘搭起來的棚子。他們所需的一切供應物品都依靠空投。
一九六二年初,中國開始在地面上作出強有力的反應,凡是印度設立控制著中國據點的哨所的地方,中國就立即在印度哨所的周圍構築更多的據點。四月間,北京通知印度說,在西段,即自喀喇崑崙山口到空喀山口這一段,中國正恢復一九五九年一度停止的邊境巡邏;並警告說,如果印軍繼續向前推進,中國將在中印邊界全線恢復巡邏。照會描述了在奇普恰普河谷的印軍如何在中國哨所的兩面設立據點並&ldo;逼近中國哨所,進行挑釁&rdo;(印度陸軍顯然沒有理由去責備那些執行前進政策的部隊缺乏熱情)。北京說,如果這種挑釁行動繼續下去,中國部隊將不得不被迫實行自衛,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都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