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3 頁)
據此,就派遣了一排廓爾喀士兵從溫泉(hot
sprg)出發,爬過險峻的山嶺,在一個多月後出現於加勒萬河的上游並於七月五日在那裡構築了工事。他們這樣做,不僅切斷了中國在稍下方設立的一個哨所,而且阻攔了中國的一個小運輸隊。中國首先在外交上作出反應。七月八日中國提出了&ldo;嚴重抗議&rdo;的照會,要求印度軍隊立即撤出,並警告說,中國方面&ldo;決不能在印度有增無已的武力進逼面前屈服,……也決不會在遭到無端攻擊時放棄自衛的權利&rdo;。印度答覆說,印度部隊&ldo;一直在加勒萬河谷進行例行巡邏,從未在該河谷遇到過任何中國滲入者&rdo;。印度也對中國在地面上的反應行動提出&ldo;強烈抗議&rdo;。印度照會警告說,如發生任何不幸事件,將完全由中國負責,&ldo;中國政府應該制止更加深入印度領土的不斷侵犯和對印度邊防部隊進行無休止的挑釁活動&rdo;。
七月十日中國在地面上作出反應。中國出動了一個連的兵力擺著進攻陣勢,向印度哨所前進,不久,兵力又增加到一個營。中國的譯員透過擴音器試圖煽動廓爾喀人的民族感情;中國人宣稱他們比起印度來是尼泊爾的更好的朋友;廓爾喀人為印度擴張主義的野心服務是愚蠢的。
[
註:印度也和英國一樣,同尼泊爾簽有協定,得以招募廓爾喀人參加印度陸軍。在這個時候,尼泊爾對使用這些部隊於阿克賽欽表現了一些不安。尼泊爾願意同北京保持良好關係,不願看到廓爾喀人同中國軍隊拚刺刀。按照協定,當廓爾喀人被派去參加實際作戰時,印度有義務通知尼泊爾,但前進政策是否等於實際作戰,當然是一個可以有不同解釋的問題。
]
廓爾喀人臥倒在地,緊扣扳機,而沒有豎起耳朵。印度政府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最危險的對峙局勢,就要中國大使到外交部去,警告說,如果中國軍隊進一步逼近加勒萬哨所,印軍就將開火。如果哨所遭到攻擊,印度將對中國的陣地採取報復行動。幾天後接近加勒萬哨所的中國軍隊稍有後撤(他們曾進抵距該哨所不到一百碼的地方);但繼續以相對大的兵力包圍該哨所,切斷了它的陸路供應。西部軍區打電報給新德里說,企圖由陸路運東西給該哨所必將引起衝突,因而請求空投。當天就收到的答覆說,供應品將由陸路運輸。按照新德里的看法,在這場怒目相視的對峙中,由於中國眨了眨眼(沒有進攻加勒萬哨所),對峙的局面就緩和下來了,所以為了保持道義上的主動權就要派一隊人從陸路救援哨所,以此向包圍者挑戰。因此,另一小支部隊被派往加勒萬。八月,這小支部隊在中國部隊槍口下被迫退回:中國人說,他們如再前進,就要開火。西部軍區報告說,使用武力是行不通的,是印軍現在力所不及的,而且還會引起公開的敵對行動。於是加勒萬哨所乃改由空投供給,直至十月二十日它被摧毀時為止。
七月十一日印度發表了中國包圍加勒萬哨所的訊息,報導把加勒萬事件說成中國入侵印度領土的新挑釁。後來,當報界和政界人士瞭解到中國還沒有把他們在外交上和軍事上要進攻哨所的威脅付諸實施時,他們就認為印度已經取得勝利而欣喜若狂。一名國大黨議員說,加勒萬事件提高了全國人民計程車氣。《印度教徒報》(hdu)寫道:中國部隊&ldo;在印度小隊守軍堅決抵抗的面前&rdo;撤退了,這就足以證實前進政策的基本邏輯:只要印度軍隊堅決,中國除虛聲恫嚇外不會再採取什麼行動。在阿克賽欽舞臺上,正如政府間的交鋒一樣,中國將在相撞前扭身躲開。給加勒萬哨所守軍的命令,擴大成為給西段所有印度部隊的命令。原來命令中&ldo;只有遭到射擊時才開槍&rdo;,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