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美人吃螃蟹(第1/1 頁)
其實,早在我國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人試著開始吃螃蟹了。
東漢時期的經學家鄭玄,就曾對西周人吃螃蟹的歷史進行了考證,只是古人吃螃蟹的時候還沒有“蟹八件”,所以在西周時期吃螃蟹,相當於是一件麻煩事兒。另外,東漢郭憲編纂的《漢武洞冥記》,其卷三有云:“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由此可知,中國人第一次吃的螃蟹,可能是海蟹。另,《夢溪筆談》中還記載有關於關中人不認識螃蟹的趣談——有人收了一隻幹螃蟹,不識其為何物,不知可食,便將其作為“吉祥物”掛在門上,用來防止瘧疾。
這些文獻事例,都能證明我國古代吃螃蟹,具有悠久的歷史。
不要以為古人海鮮不生吃,他們就很愛吃魚膾,就是現代的生魚片。生魚片在我國古代稱為膾或鱠,因其味鮮美,肉質綿密滑潤而倍受權貴追捧。
中國人生吃魚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在隋、唐時期,已有用香茅花葉或金橙絲調製“魚膾”的新吃法,這兩種配料製成的魚膾有一個很奢華的名字,叫“金齏玉膾”。隋煬帝楊廣就很愛吃魚膾,曾盛讚“金齏玉膾”為東南佳味。
大魏國的歷史線相當於我國的明清時期,因此螃蟹在麥芽兒的時代,已經是很常見的美食了。只是生吃,還很少,包括現代華國人,生吃螃蟹佔我們國人比例的也不多,特別是北方,並不常見。
拜師宴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先動筷子。
倒是馮化雨看著這盤鮮紅翠綠,晶瑩透剔的江蟹生若有所思。末了,他抬頭揉揉麥芽兒的頭髮,微微笑道:“芽芽有心了,不枉費師父收了你。”說完,拿起筷子,率先夾了一口光澤透亮的蟹肉,沾沾盤裡辛辣的甜汁,姿態優美地咀嚼起來。
眾人便自發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盯著馮化雨,靜靜地等待他的吃後感。奈何,馮boss他只默默吃著並不說話。
馮化雨的吃相極富美感,安靜又斯文:他的手指白皙歆長,明明是很自然地拿著筷子,偏偏透露出一種貴氣。他的貴不是清貴,是一種又驕矜又傲氣,還貴得讓人歆羨、愛憐的貴。
廳裡男女老少瞧他吃江蟹生的樣子,一不留神又沉迷了,完全忘了初衷,只靜靜地陶醉在馮指揮使的盛世美顏裡。
獨獨大魏的太子殿下,麥芽兒的大師兄魏昊,敏銳地發現自己師父眼角微紅。【是辣的嗎?還是,師父想哭?不不不,師父怎麼會哭,他可是個鐵血錚錚的真男人!】魏昊甩甩頭,把自己腦洞合上。
就魏昊這麼自我懷疑的一晃眼功夫,馮化雨已經快速而美帥地夾了第二筷、第三筷……他感覺自己的味蕾在不停地爆炸,酸甜鮮辣各種口感,極富層次地進攻他的舌頭,讓它持續地分泌出更多唾液。之後,再裹挾著鮮嫩飽滿的蟹肉,吞進喉嚨裡。
他身體裡有個聲音在催促他不斷地進食:【好吃!好吃!快吃!快吃啊!!!】
馮化雨有點不好意思,他知道自己生得美,武藝高強,可惜是個“開口跪”。所以,人前馮指揮使總愛端著,並時時告誡自己要保持高冷而俊秀的形象。但他覺得,今天自己說不準要破功了——“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大人,是個饞嘴的,他好吃!人在自己收徒的席面上,不顧形象地跟幾個小輩搶吃食了。”……說出去,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雖然,前陣子錦衣衛首領給福安郡主一塊糕點收服的訊息,已早早地傳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