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石頭·空與非空的不平衡和外界·空與非空的不平衡變化(第1/9 頁)
即,回到“石頭和外界”中,“石頭·不平衡存在的消除”,和“外界·不平衡存在的消除”;
因為,石頭的這種“空與非空交易狀態的成形作用”的存在性,就導致了,在不發生“形象和相位運動”的相互作用時,“外界”也需要在一種“存在的狀態下”,才能夠完成和“石頭”之間的“不平衡互動”;
那麼,其中關於“存在”的“消除性”,在不改變形象和相位的狀態下,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基於彼此“空與非空的生滅相互狀態”;
而只有在“形成了相互性”中,才會出現“改變事物形象”,改變我們物件導向的基礎上,出現其他變化;
那麼,就是說,“存在”和“彼此破缺的不平衡狀態”;
其中在對“存在”消除的共性基礎上,就還是,會因為“彼此之間被我們用概念分開的不平衡狀態”,而出現“相互運動”和發生“彼此的形相變化”;
而,二者分別為“不平衡狀態”,因為,都是我們將一整個的虛空整體變化分為了兩部分“石頭和它的外部”,但是又會因為其中的“相互性”而進行一種“得以可實現平衡化的變化和運動”;
那麼,就是說,這種“兩者·互補的不平衡狀態”,會因為,彼此之間的相互運動,而可以形成出一種“真空的極均狀態”;
而這個,事實上我們再仔細想,就是說,這種“空與非空”交易所形成的“事物”,它們在“每一個”運動的環節和姿勢中,其實都是可以使得“真空”出現均態情況的;
因為,它“即刻·當下”,就是說,即使是,“非運動狀態”,不運動的情況下,也依然是一種“真空的極均”狀態;
然而,它卻依然選擇了“運動”,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在帶動這種“不平衡性”產生變化;
就是說,以其,我們其實“變不變·動不動”,以其“真空”中都是處在“極均狀態”的;
但是,為什麼,“虛空中的空與非空”就依然是要處在一種“變動”的狀態中;
那麼,就是說,極均狀態,並不是一種可以讓我們“動和變化”起來的原因;
極均狀態,會因為它的“空與非空的交易狀態”而使得我們“存在·顯現”,但是,它並不能夠使得事物產生“運動”;
那麼,就是說,能夠使我們產生“運動·動態化”的另有原因;因為,就是說,我們發現,我們的那種瞬時性、當下的定格性中“變或者不變”,其實“真空的極均”狀態,都是保持“一致”的;
然而,真空的極均狀態,依然是一種“不變的一致狀態”,而我們卻還是要處在一種“不斷的變化中”,那麼,就是說,促使我們繼續不斷髮生“變化”的,究竟又是什麼;
而雖然,在“虛空”,當然是要能夠使得“空與非空處在不斷的交易狀態”,才可以形成“真空”,這就是說,“空與非空”必須變到不變的狀態,就是說明,其中“空與非空”的動態性還在,但是,當我們把“當下”去進行“定格”時,發現,那種“真空狀態”,依舊還是它自身的“極均情況”;
那麼,這樣的話,就是說,“空與非空”的確需要變化,但是,其實“我們·變與不變”都是不會影響到“真空的極均狀態的”;
因為,只需要“空與非空”不斷地變化,實現自我追趕,以至於“真空”狀態出現,完成極均效應,然後,其實在這種狀態中,“變”或者“不變”就已經區別不是很大了;
雖然,也在變,但是,作為並不是“空”,也不是“非空”的我們……我們是一種在“空與非空”透過無間不斷的交易,在變到不變中,所產生的“變相”;即,我們是基於這種“交易狀態”,或者說,世間的所有萬事萬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