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劍指江東三重奏(第1/2 頁)
九月初十,洛都,姜雲逸在內閣處理政務。
荊無病進來,將一份大紅請柬放在他面前:“明相,自在兄要成親了,他自己不好意思來說。”
姜雲逸看著面前的請柬,登時詫異不已:“這麼快?”
荊無病笑著解釋道:“據說一開始是不肯的,後來見了魏公孫女後便千肯萬肯了。”
姜雲逸啞然失笑,旋即點點頭:“這肯定得去啊。”
荊無病奉上一個好訊息後,便斂去笑容,神色凝重地道:
“明相,丹陽郡守吳成雄已經上書請辭,江東各家串聯,說是今年秋賦要削三成,整整少了六萬萬錢、一百五十萬石糧。
揚州衛傳來訊息,吳郡造紙坊被查封五日後便改為夜間開工。東吳日報被查封十天後,去掉了報頭,照常發行。上面內容對朝廷多有詆譭,並且也組織人手下至坊間鄉間傳播。”
姜雲逸神色如常地微微頷首,似是自言自語,又彷彿在解釋:“我知道,許多人都在怪本相偏偏這個時候挑釁江東,除了那些嘲笑本相不自量力的,大多都覺得完全可以待時機成熟了再動手。”
荊無病安靜聆聽,並不多言。
“這是典型的用靜止的眼光看待發展的問題。無病啊,這世上有些事可以等它水到渠成,但有些事光靠等是永遠也等不到的。
待運河修通,甚至只要叫江東看到運河修通的可能,你猜那些人會不會立刻見風使舵來向朝廷討饒?
果真如此,朝廷該如何處置?若是從嚴追究,那些人便要說朝廷薄情寡義、得理不饒人。
最終呢,那些人對抗朝廷八十年,在江東當了八十年土皇帝,魚肉江東百姓八十年,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把家法當國法,郡守、縣令輪流坐莊,如此惡劣行徑,卻只是自罰三杯便要揭過去。
這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至少本相這裡,沒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本相就是要提前斷了江東的退路,叫他們還以為朝廷奈何不了他們的時候,便逼他們自斷活路。
只有現在頂住了壓力,把該做的功課做足,將來朝廷清算江東的時候,天下人才會說朝廷早就仁至義盡,那些人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人心就是如此不講道理,從不問事情全部的是非曲直,就只盯著視線所及的一點點是非。是以本相要提前把是非的標準給天下人定下來。
這是本相此時便要劍指江東的第一個目的:天下是非標準只能由朝廷定!”
荊無病聞言大受震動,旁人只道是明相又在賭氣立威,誰知這背後竟是這樣的道理?
“這些日子,本相雖然做了不少事,但其實處處在鑽空子,借方方面面的勢。就包括裁汰冗員、整頓地方兵等所謂大事,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就只是為了減輕財政負擔,真正刮骨療毒的大動作卻是沒有的。
因為本相沒有那樣的威望,朝廷也沒有可靠的官僚隊伍去執行。只要人心不跟著朝廷走,再好的政策也是枉然。
本相就是要在這朝廷財政最吃緊、條件最不成熟之際劍指江東,只要頂住壓力,最終把這件事辦成,朝廷的威望才算是初步確立起來,才能叫人看到,只要朝廷下了決心,就一定能辦成任何事。
只有天下人有了這樣的信念,只有官僚隊伍認識到朝廷有足夠的能力辦大事,那些願意為天下做事的官員才敢大膽地站出來跟著朝廷的指揮棒走;
那些蠅營狗苟的牆頭草,才會隨著朝廷颳起的大風倒向正確的一面;那些心懷叵測之徒才不敢過於陽奉陰違,甚至還得裝著立場堅定、政治正確的樣子。
若此,朝廷不論再做什麼,才能事半功倍,許多好的政策才有可能落實下去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