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頁)
在鍾離熙身上,子夜罕見的看到了宿主初執行任務時的韌性。
救助啟蒙天下女子,多麼大的功勞。
多給它點積分不過分吧。
就它上漲的積分來看,鍾離熙在災區做的可不是小事。
鐘相有才,卻不會潤色災區的奏摺。
剩下的袁崇何欽等有資格上奏的,不擅言辭。
奏摺中說得簡單,僅寥寥數言。
實際的困難卻遠非奏摺能夠寫明。
束水沖沙法有效,加上舊河道的疏通,初步控制住水患。
開倉放糧,賑濟安撫災民,遏制疫病爆發。
這是結果。
束水沖沙方法是怎麼摸索成功的,徵發民工如何安排,疫病怎樣治療緩解等等都不是奏摺中能夠說清的。
後續還有災民的安置,賦稅的減免,渾水摸魚之人的處罰等問題。
瑣碎又細緻,非熟知大周現狀不可行。
葉斂深知自己的幸運,挖到了這些人才,否則饒是他有天縱之才,也是無能為力。
古代落後的生產力,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小。
既是身在高處,就要肩負責任。
葉斂看著鐘相奏摺中「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表述,陷入了沉思。
大周的賦稅八千萬兩,比前朝翻了一倍有餘。
這也是大周幾代皇帝洋洋得意的地方,自恃國富民強。
但仔細觀察賦稅的構成就會發現問題所在。
立國之本的地稅和戶稅兩稅佔比不斷縮減,數量更有下降之勢。
不過鹽鐵酒茶的專賣權,加上繁榮的海外貿易遮蓋了兩稅暗藏的危機。
自真宗盟約以來,三國偶有摩擦,大周堅守不出,總體上維持了和平。
雖說先帝荒唐了點,但勉強也能說守成。
為何兩稅不增反降?
鐘相的奏摺沒有言明,但一句話盡顯土地兼併之重。
國家統治的基礎在百姓。
歷代皇帝重農輕商,說白了是因為小農是國家穩定的前提。
賦稅徭役都是由小農負擔。
現在農民土地兼併,土地流轉到豪門地主手中。
而豪門地主依仗政治特權,免稅免役。
土地兼併動搖的是國家的根基。
鐘相的奏摺字字皆有用處。
「丈量土地,改革土地制度。」葉斂輕嘆一聲。
縱觀史書,提出改革的先鋒少有善終者。
鐘相學富五車,不該不知道。
改革土地制度,鍾離微就是站在世家貴族、豪族地主的對立面。
葉斂常被子夜唸叨「作死」,他喜歡「一力降十會」,喜歡「捷徑」。
但此次要以鍾離微為代價,他捨不得。
即便鐘相願意。
葉斂頂了頂後槽牙,既然黃河水患是天意,那改革就自此始。
這次他有耐心。
第55章 輿論反擊戰
經過近一月的陰雨連綿,進入七月,天氣終於放晴。
沐浴在久違的陽光下,汴梁百姓繃緊的心也放下。
黃河水患終於要結束了。
他們也不用再擔心糧食漲價或背井離鄉了。
事實上,鐘相等人在災區前線赴湯蹈火,汴梁後方的壓力卻不見得比災區小。
內憂外患,安穩住如狼似虎的戎狄,打擊囤積居奇的商賈,震懾別有心思的官員……
汴梁是大周國都,汴梁生亂,大周堪憂。
黃河水患之初,大糧商囤糧不出,汴梁糧食價格飛漲。
聖上雷霆手段,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