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變革後的祁國(第2/2 頁)
先後湧入二十萬人,已經達到了丘地四分之一的總人口。
這些人可大多是流民。
無土。
無業。
無積蓄。
大量的流民湧入,不僅讓丘地的治安變得動盪。
為了安置這數十萬流民,仁教忙得不可開交。
而面對大量的逃亡問題,祁王蠻有感於百姓才是國家最大的財富,貼心的選擇了加重刑罰。
凡是逃亡被抓者,不僅自己要被貶為奴隸,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當奴隸,家人也不能倖免。
不僅如此,為了懲罰他們,所有人都要帶著腳銬手銬,宛若畜生般被鎖起來。
祁國一時間出現了很多奇景。
大量幼童好似牲口一樣,被拴在草棚內。
被稱之為逃奴子。
他們都是因為家人逃亡而被牽連的小孩子。
逃奴的命不是命,甚至比奴隸還要低賤。
奴隸尚且是主人的財產,除了部分沙比,大部分的主人對待自己的財產可不會隨意虐待。
畢竟活著的,優質的,能產出的奴隸才有價值。
但逃奴不一樣。
逃奴屬於國家。
國家屬於誰?
誰知道吶。
反正管理逃奴的官員不在乎。
畢竟不是自家的東西,好的,壞的,活得,死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往死裡用,完成上面的任務。
畢竟逃奴不是自己的,但逃奴創造出來的價值,屬於自己的功績啊。
這就是一種可消耗的資源。
在官僚的殘酷壓迫下,逃奴的生活可想而知。
而這樣殘酷的壓榨,也是國家的目的之一。
他們不僅要對逃奴殘忍,還要讓所有國民知道,成為逃奴的下場。
只有這樣,百姓才會畏懼官員,才會畏懼國法,才會畏懼逃亡。
畏懼,有時候比恩情更好用。
讓國民時刻處於恐懼的狀態,才更好利用。
在改革的前三年,逃亡的百姓數量極大,僅僅是抓捕的逃奴就足有五十多萬。
彼時祁國總人口不過一千多萬!
不過隨著改革完成,將宗族打散,大族拆散,一五一十的百姓互不相識,逃亡得到了遏制。
畢竟你逃得過官府的監察,可逃不過鄰里的監視。
為了自保,底層互害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在這種無處不在的監視下,逃亡也成為了奢望。
走不掉。
逃不了。
百姓除了默默忍受,唯有一個辦法。
融入到這個制度。
融入到全新的祁國體系中去。
為了升官發財,父親送走兒子,妻子送走丈夫,只為了報效祖國,感謝大王恩情,順帶賺點微不足道的軍功。
更是出現了不得功,不可回。
甚至希望兒子,丈夫死在戰場,以得到國家撫卹金的奇異景象。
仁義?
道德?
那是什麼東西?
咱們求得是財。
是活下去。
改革前,祁王室的軍隊數量總共只有五萬。
而改革後,祁王室的軍隊數量膨脹到了三十萬!
短短數年時間啊,軍隊數量翻了六倍。
太昊2025年,祁王蠻向襄國宣戰,興兵三十萬!
襄國興兵十萬抗衡,初戰大敗。
三萬人戰死。
百姓死傷二十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