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第1/3 頁)
她要感謝謝扶宸,從謝太行手裡將她阿母接了過來,只需要情報而並非刺殺。否則,她將陷入更難的境地。
甄文君告訴自己,衛庭煦也不過是她要握到手中的砝碼,萬萬不可動情,無論是什麼情。
李延意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綏川,從瞿縣一路往北,就連被流民最多幾乎被胡族佔領的歧縣都去了。綏川的幾個縣不乏有胡縣令之流喜歡搜刮民脂民膏的昏官,自然也有愛民如子清風峻節的好官。李延意一路上不僅放糧還懲惡除奸,所到之處一片叫好,深受百姓歡迎。
此事傳到李舉耳朵時他已經沒太多感覺。他這位姐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比誰都清楚。
李延意十分會做表面功夫,仗著是長公主的身份能夠離開禁苑到處跑,沒有一干老臣追在身後說天子應該持重,當以安全為重,為了黎民百姓和這天下安穩也不該四下遊蕩。國事繁重需要他親自審閱,忙得他焦頭爛額,還要一次次因為李延意給他使絆子而大動肝火。李舉已經被磨練得沒脾氣了。
當初姚唯致仕尚書令這個位置空了出來,李舉當然想要自己的心腹接管尚書臺,沒想到太后居然插足,親點了左旭接任。這左旭乃是李延意的老師,兩人可不同仇敵愾麼?左旭的走馬上任讓李舉最後關門發洩的地方都沒有了,尚書臺他便再也不去,每次都讓馮坤和謝扶宸來太極殿或者書房見他。如今掌管民生的司徒衛綸、掌管禮制的少府長孫曜、掌管財政的大司農林權、為帝決策的尚書令左旭全都是李延意的人。這幫人來勢洶洶,已經造就隻手遮天之勢,對他的帝位虎視眈眈。而站在他身後的除了一群老臣之外,能與衛氏一黨抗衡的只有馮坤和謝扶宸。
謝扶宸乃是御史中丞,負責監察百官,早年也做過幾件大事,頗得眾人稱道。若不是他當朝多年,門生故吏遍地,恐怕年輕的天子未必能夠獲得老臣們的支援。謝扶宸是他的雙腿,是他至今能夠站在太極殿上的支柱;國丈馮坤雖貴為驃騎大將軍,但大聿自開國以來為了杜絕外戚當權,每任國丈都會封此頭銜。驃騎大將軍貴為一品,手中卻無實權,兵權都還在司馬之手。
手握兵權的現任老司馬乃是忠烈之後,他雖和長公主頗為親近,卻又一直也在為李舉出謀劃策。他是當朝手握重權唯一的中立派,也多虧他一直保持中立,不然李舉和李延意這場同室操戈或許早就分出了勝負。再說白一些,李舉覺得若是兵權也都落進李延意手裡,他可能早就沒命了。大聿的確沒什麼兵,可是瘦死駱駝還有一堆的屍骸,大聿軍隊加上所有士族部曲和沒有入兵籍的鄉民全部加在一起,起碼還有十五萬大軍。這還是大聿最後的力量,李舉要將他牢牢握在手裡,等待著他日與秘密屯軍會師。
這位老司馬已經年過七旬,之前因特殊原因一直未告老還鄉。上個月他終於提交了致仕的奏摺,向李舉請求將司馬一職讓出來。李舉明白老司馬終究是老了累了,想遠離漩渦中心了。自姚唯之後,朝堂上颳起了一股告老的風潮,他能理解。
李舉已經在奏摺上畫了個大大的紅圈,加蓋璽印,還沒對外宣佈。他要等謝扶宸從北邊回來後第一時間接任司馬之位。之前丟了尚書令就是因為操之過急走漏了風聲才會被人李延意和庚氏捷足先登。這一次‐‐李舉告訴自己,這一次一定要保守秘密,絕不能再失敗。
李舉的任命詔書才剛從京城發出,謝扶宸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當然不是因為君臣二人心有靈犀。
三日前一封快信飛到了孟梁,蟄伏在此多日,被凌冽而強勁的北風吹到重病卻依舊在推行秘密屯兵計劃的謝扶宸收到此信之後當場病倒了。
謝扶宸先收到的那封信來自衛庭煦,這是一封極其狠毒的信。
衛庭煦向李延意要來劉奉一是為了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