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2/2 頁)
短,真善美與假惡醜……有比較才有鑑別。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人物的設定就是一種對比,是性格的對比,是智慧與愚蠢的對比;秦香蓮和陳世美兩個形象,也是一種對比,是善與惡的對比,是明與暗的對比。華山在與其他小山的對比中才得以顯示其高,長江在與其他小河的對比中才得以顯示其長。這些對比,或直接,或間接,它總是區別於同一型別事物,
顯示出個別事物的特性來。
陝北民歌的作者們根本不懂得「辯證法」為何物,卻也在藝術實踐中準確自如地運用了它。他們善於在民歌中把自己的主觀意圖隱埋起來,而透過具體的人物、具體的行為、具體的情感、具體的場景等以對比的方式擺出來,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去鑑別,去感受,得出自己的結論。
如長工歌。對於那些常年受剝削壓追的窮攬工漢來說,在創作這首歌時,他們內心感情激烈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作品很容易成為一個空泛的激憤之詞的堆砌品,高喊幾聲,怒罵幾句,哀嘆幾下了事。這樣似乎很痛快,但藝術感染力並不一定很強。他們沒有這麼做,而是透過地主和長工兩類人物兩種生活的一系列對比,將人世間的不平、他們心中的憤怒和滿腹苦水訴說抒發了出來。如《攬工調》,從第二段開始,便從直接的抒懷突然轉向了客觀的對比描寫:
掌櫃的打爛甕,哎喲!
兩頭都有用:
上頭套煙洞,
底子當尿盆,
還說是好使用。
夥計打爛甕,哎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