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蕭統之死(第3/6 頁)
以來的傳統,陛下輕易變動國本,恐怕會讓諸位藩王產生異心,微臣不敢奉召。”周弘正作為蕭綱的馬仔,竟然力挺蕭歡,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公而忘私的人物。
蕭衍、蕭綱、蕭歡不約而同的看著他。
“大膽,這是朕的家事,拖下去!”蕭衍很不高興。周弘正一邊罵一邊被拖了出去,當然,蕭衍不會殺他。看皇帝這麼堅決,劉勰知道多說無益,他向皇帝提議:“陛下,如今老臣年老體衰,已經是個無用之人,我想削髮為僧,為前太子超度,請求陛下恩准。”
“劉愛卿,你是國家棟梁,怎麼能捨身佛門呢?”蕭衍的捨身同泰寺是行為藝術,為的是撈錢,他以為別人也跟他一樣只是走過場。無奈,劉勰這次是真的傷心了,他和蕭統亦師亦友,兒子蕭歡卻沒能做成儲君,他認為自己愧對蕭統。
劉勰知道跟皇帝多說無益,只是默默退出了皇宮。幾天後,他用火燒掉自己的頭髮,頭皮都被燒傷了,再也長不出頭髮,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沒幾年就在寺廟中鬱鬱而終。
七月初七,28歲的蕭綱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為了安撫蕭統一系,蕭衍把蕭歡進爵為豫章王,蕭譽進爵為河東郡王,蕭詧進爵為岳陽郡王,另外兩兒子也都有封賞,蕭統這五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他們能安心麼?當然不滿意,這是後話。
但蕭衍很滿意,他這一輩子活了那麼長,經歷過太多政治鬥爭事件,他就希望看到蕭統一系和蕭綱一系明爭暗鬥,他在中間玩平衡,這皇帝的寶座才能穩當。
蕭綱很快便進駐東宮,他看到蕭統留下的詩作以及生前的住所,不禁悲從中來,掩面而泣:“大哥,你怎麼走得這麼早!”
適逢徐陵正在謀劃編纂詩歌總集《玉臺新詠》,庾信建議道:“太子,不妨把《西洲曲》編入《玉臺新詠》,以作紀念。”“微臣同意庾兄的建議。”徐陵也表示贊同。
蕭綱很爽快答應了。
周弘正趁機進言:“殿下,如果您真覺得想幫前太子做點事,那就請除掉鮑邈之這個陰險小人。”鮑邈之也被蕭衍安排在東宮做事,蕭綱能做太子,鮑邈之也出力不少,他以為自己有功勞,時常在蕭綱面前溜鬚拍馬,但蕭綱一直對他不感興趣。
“對哦,就是這個傢伙陷害的我大哥。”蕭綱想起鮑邈之就來氣,一心要為大哥報仇。鮑邈之除了在東宮伺候太子,還經營拐賣人口的業務,這一次馬失前蹄,被他拐賣的人僥倖逃脫將他告發。
本來拐賣人口在當時罪不至死,但蕭綱對此不依不饒,下令將鮑邈之砍了。不久後,蕭綱便過上了漫長的文人生活。
庾信是庾肩吾的兒子,出身南陽庾氏,徐陵是徐摛的兒子,出身東海徐氏,二人都是官二代,都有才華,都是當朝以及後世著名的才子,並稱“徐庾”,他們寫的詩歌自成一派,叫做宮體詩。內容就是宮廷生活,題材基本上不出花鳥風月、醇酒美人、歌聲舞影、閨房器物的範圍。
當然,蕭綱的文學集團裡也不只庾信、徐陵這些吟風弄月的人,也有嚴謹的學術大家,比如蕭子顯。
蕭子顯是南齊開國之君蕭道成的孫子,和南梁的皇族也是同宗,他喜歡學術研究,遠離政治,所以也就在南梁生存下來,沒有受到牽連。蕭子顯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南齊書》,是最早的關於南齊的斷代史。
當時,蕭綱集團的核心人物是徐摛,宮體詩這個稱號也是他取的,他既是文壇領袖,又是實幹家,無論大小事,蕭綱都交給他去處理。
聽說太子那裡搞出了一個宮廷詩派,蕭衍有點不爽。“你那裡是文學的中心,那我這裡是什麼?”蕭衍十分敏感。“陛下,依我看都是徐摛在背後搞鬼,太子可能毫不知情。”領導有情緒,馬仔就要提供發洩口,朱異太瞭解蕭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