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蕭統之死(第2/6 頁)
弱,內心一直很鬱悶,再加上這次溺水受了風寒,抵抗力直線下降,大腿傷口很快感染,一病不起了。
東宮的醫生束手無策。“快去稟告皇上,去奏請御醫。”劉勰大聲吩咐鮑邈之。“不,父皇國事繁忙,此等小事不必驚動父皇。”蕭統很堅決。
蕭統重病的訊息還是傳到了蕭衍那裡,蕭衍派去了御醫。“太子咋樣了?”蕭衍還是想起了這個兒子。“太子並無大礙,只是不慎落入水中,御醫說吃兩副藥就好了,陛下不必擔憂。”鮑邈之滿嘴謊言。
鮑邈之希望太子死,如果太子順利接班,他認為,他作為蠟鵝事件背後的總導演遲早會被清算。不過,鮑邈之確實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蕭統是一個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總是從自身身上找問題,早就將鮑邈之的所作所為忘得一乾二淨了。不然怎麼還會留他在身邊繼續做事呢?
正好這段時間,老三晉安王蕭綱從封地入京述職,蕭統還夢見了他,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叫來長子蕭歡:“我昨晚夢到和晉安王下棋,他亂了章法,我還把佩劍贈送給了他,這應該是一個預兆;父皇這次召他進京,恐怕有什麼變故,歡兒,你一定要一切聽從皇爺爺的安排,不可動別的心思!”蕭歡哭著答應了。
沒幾天,31歲的才子蕭統病逝了,走完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歷史上幾乎完美的太子,別的不說,單是《昭明文選》足以讓他名留史冊。
在垂危之際,他的頭還朝著皇宮的方向,期盼得到父親的原諒。床邊的夫人蔡氏,長子蕭歡、次子蕭譽、三次蕭詧,還有老師劉勰等等,已經泣不成聲。
可他的父親直到最後也沒來看他一眼。
2.廢孫立叔
蕭衍得知訊息後痛哭流涕,他讀到《西洲曲》後更是悔恨不已,然而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蕭衍來不及處理鮑邈之,目前更重要的事情是立新太子。“還請陛下節哀,太子為國本,國本不可動搖。”朱異打破了僵局,把領導從悲傷中抽離出來。
“還望陛下早日冊立皇長孫,以安國本。”劉勰上前請示。按理說,太子死後,嫡長孫繼承皇儲的位置,這是沒問題的,但蕭衍並不這麼想。蕭衍又想起了蠟鵝事件,他想起了蕭統集團樹大根深,心中對蕭統的兒子們產生了厭惡。
於是,他讓宦官宣讀自己的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新喪,嫡長孫華容公(蕭歡)年方十五,不適合作為皇儲,國賴長君······三子晉安王德才兼備,與前太子一母同胞,特此冊封為大梁太子,欽此。”
聖旨一出,文武譁然,雖然蕭統死前告訴過蕭歡,儲君之位可能有變動,但蕭歡還是很驚訝,蕭綱也大吃一驚,沒想到父親會撇開蕭歡而冊封自己。蕭綱也是才子,他對蕭統的為人和才學一直也很佩服,他這幾天一直和侍從徐陵、庾信等人在吟誦《西洲曲》呢!
或許這就是蕭衍不處理鮑邈之的原因,鮑邈之的別有用心正中下懷,蕭衍就希望對他有威脅的蕭統死掉。可有一個問題解釋不通,蕭宏、蕭正德父子還搞過陰謀刺殺呢,為啥蕭衍能寬容他們?六子蕭綸還咒罵他死呢,為啥也被寬恕了?次子蕭綜還叛國投敵呢,為啥也被蕭衍寬恕了?
怎麼單單就長子蕭統因為一個無中生有的蠟鵝事件,就無法被原諒?剩下只有一種解釋了,因為蕭統是太子,是對皇帝最有威脅的人。其他兒子再怎麼胡鬧都不是太子,哪怕是刺殺他,他都覺得安全。
“微臣有事啟奏!”說話的是汝南周氏的周弘正,出身世家大族,他現在是蕭綱的主簿,也就是辦公室主任,周弘正是《易經》大師,很小就因講解《易經》而聲名鵲起,也得到了蕭衍的認可。
“准奏。”
“儲君之位立嫡不立賢,這是自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