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第1/2 頁)
△有過黃金般中學時代的鮑克明‐‐1944年8月1日,由&ldo;保小&rdo;畢業升入延安中學。在延河邊、橋兒溝、楊家嶺、清涼山,從魯藝的大教堂到露天教室和土窯洞;可敬可親的老師,活潑勇敢的小夥伴……一生中多少往事都稍縱即逝,惟有這延安時期的回憶是那麼真切、清晰而強烈!他在延安奠定了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培養了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品格和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蘇聯留學期間,曾任留蘇學生總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回國後歷任國防部五院實習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主任設計師、副所長,航天部三院副總工程師、院長,航天部副部長、海南省常務副省長,中國宇航協會副理事長。1988年榮立一等功,作為專案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苦樂中總忘不了延安的張羽‐‐他吃的是小米、南瓜、土豆飯,穿的是草鞋、土布衣,睡在土窯洞,上課在露天……最難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真誠的人際關係,革命的友情,老師、同學之間的愛,黨的需要就是個人志願的信念。1944年張羽根據需要到邊區富縣工作,1946年10月調到新華社,1955年進北京大學學習經濟,畢業後任教多年。後他調到鞍山鋼鐵公司任計劃處長、副經理、遼寧省計委副主任、鞍鋼黨委書記,是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特級教師歐陽代娜‐‐著名作家歐陽山的大女兒。坐著小馬扎,膝蓋當書桌,夏日與山風為伴,隆冬跟雪花嬉戲,綿延不斷的黃土高原,時而被綠色裝點,時而被銀妝素裹,她就是在這裡奠定了做人的信念,成長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先後被評為特級教師、省市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模範教師、十佳教師、省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先後獲得人民教師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和稱號。著作有:中學語文教材《閱讀》、《寫作》、《作文》等。
△&ldo;去吧,奮鬥去吧&rdo;的續磊‐‐老同盟會員續範亭的女兒。1945年4月12日在延安中學畢業前加人了中國共產黨。9月2日,和延安魯藝文學系的十幾位同學,參加了開赴東北幹部團中的魯藝工作隊。在土改工作中,她作為《東北日報》的記者,在深人農村採訪中得知父親病故的噩耗。她在極度悲苦中牢記著父親的教誨:&ldo;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將身軀易自由。&rdo;
△鋼鐵專家蔡博‐‐在蘇聯生活十年後,1949年8月跟隨劉少奇回到祖國,滿腔熱情地投人新中國的建設。他主動要求到鞍鋼工作,先後擔任煉鐵廠副廠長、廠長等職務。他結合實際,成功地推廣運用了當時蘇聯的冶煉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經驗,使鞍鋼煉鐵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並在全國獲得推廣。他非常強調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領導組織了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科研課題,對鞍鋼煉鐵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以及煉鐵技術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ldo;一長制&rdo;企業管理辦法是從蘇聯學來的,在1959年&ldo;反右傾&rdo;運動中,蔡博被當作&ldo;白旗&rdo;拔掉了。&ldo;十年動亂&rdo;後,他撰寫了《鋼鐵研究總結‐‐煉鐵科研三十年》一文,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傑出的煉鐵專家,他的名字載人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建設史冊。
△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阮崇武‐‐他小時候生活在延安,對一個尚不太懂事的孩子來講,這一段生活無疑給他一生中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