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 頁)
影響。
2。 如果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其結果將會比他們每個人都不根據自己的利益行事更糟。
這種狀況的出現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例如,試想,在兩個一般的生存策略中間進行選擇。你可以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你可以做任何有利於自
己的事,而不考慮其他人可能受到怎樣的影響。讓我們把這稱為“自我地行為”。相反,你也可以像關心你自己的福利一樣關心其他人的福利,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並且有時為了有利於他人的利益而忽略自己的利益。讓我們稱這種策略為“仁慈地行為”。
但是,不僅你要決定如何生存,其他人也不得不選擇他們要採納的策略。這裡有四種可能性。(a)你可能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b) 其他人是自我主義者而你是一個仁慈的人;(c) 每人都可能是自我主義者;(d) 每個人都可能是仁慈的人。在每一種情況下,你的狀況如何?純粹從推進你個人福利的觀點看,你可以評價如下可能性:
● 在你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的情況下,你的境況最好。你會得到其他人的慷慨而帶來的利益,卻不必回報他們的恩惠。(在這種情況下,用選擇理論的術語來說,你會是一個“搭便車者”。)
第10章 社會契約思想(5)
● 在每個人都是仁慈的人的情況下,你的境況次好。你將不再有因忽略其他人的利益而得的利益,但是至少你還有被其他人體量地對待的利益。(這就是“普通道德”的狀況。)
● 壞的但不是最壞的境況是,每個人都是自我主義者。你會試圖保護自己的利益,雖然你也不可能得到一點兒其他人的任何幫助。(這就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
● 當你是一個仁慈的人而其他人是自我主義者時,你的境況最糟。其他人為了他們的利益可以暗箭傷你,但你卻不能做同樣的事。你每次都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就是“犯傻的報應”
(sucker’s payoff)。)
這就是產生於囚徒困境的準確排列。基於這樣的評價,你應該選擇自我主義的策略:
(1) 其他人會尊重你的利益,或者不尊重。
(2) 當他們尊重你的利益,而你不尊重他們的利益時,你的境況最好,至少無論何時這樣做都對你有利。這將是最優的情況——你可以“搭便車”。
(3) 如果他們不尊重你的利益,而你尊重他們的利益,你就是愚蠢的。那將置你於最壞的境地——你得到“犯傻的報應”。
(4) 因此,無論其他人怎樣做,採納只關注自己利益的策略,你的境況都最好。你應該是一個自我主義者。
現在,我們到了這個陷阱:當然,其餘的人也能作出同樣的推理,結果就是,我們最終處於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中。每個人都會是自我主義者,都願意捅別人一刀,只要他們在其中能看到自己的利益。在這種情形下,顯然,每個人的處境都比相互合作時的處境更糟。為了逃避這種困境,我們需要另一個有約束力的協議,這次的協議是遵守相互尊重的、現存社會規範的協議。同以前一樣,合作不會產生最佳的結果(最佳的結果是,我們作為自我主義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但是,它將會引向比我們每個人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更好的結果。用戴維德?高蒂爾(D*id Gauthier)的話說,我們需要“約定走向道德之路”。如果我們能夠建立確保那樣做的約束力,如果我們能尊重其他人的利益,他們也尊重我們的利益,那麼,我們就能夠那樣做。
社會契約理論的優點
根據社會契約理論,道德在於理性的人以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