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有罪。他們給你提供瞭如下方案:
● 如果史密斯不供認,而你供認並指認他,他們會放了你。你將會獲得自由,而史密斯,他沒有了共謀者,將被判十年監禁。
● 如果史密斯供認,而你不供認,形勢便會逆轉——他將獲
— 147 —
得自由,而你被判十年監禁。
● 如果你們都供認,你們將每人被判五年監禁。
● 但是,如果你們都不供認,那就沒有足夠的證據確認你們任何一個有罪。他們會關押你們一年,但之後將不得不把你們倆都放了。
最後,你被告知,他們也給史密斯提供了同樣的方案,但你不能同他交流,並且你沒有辦法知道他將會怎樣做。
問題是這樣的:假定你唯一的目的是在監獄裡待的時間儘可能地少,你應該做什麼?供認還是不供認?對於這個問題的目的,你應該忘記保持你的尊嚴、維護你的權利等觀念。這個問題不是關於這些的。你也應該忘記試圖幫助史密斯,這個問題是嚴格的關於你自己的最大利益的計算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什麼能使你最快地得到自由?供認還是不供認?
乍看起來,這個問題難以回答,除非你知道史密斯會怎樣做。但是,那是一種錯覺。這個問題有一個完全清晰的解決方案:無論史密斯怎樣做,你都要供認。這一點透過以下推理過程顯現出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10章 社會契約思想(4)
(1) 史密斯會供認,或者不供認。
(2) 先假設史密斯供認。那麼,如果你供認,你將被判五年監禁,而如果你不供認,你將被判十年監禁。因此,如果他供認,你也供認,你的境況會更好。
(3) 另一方面,假設史密斯不供認。那麼,你將處於這種狀況:如果你供認,你將會獲得自由,而如果你不供認,你將在監獄裡待一年。顯然,即使史密斯不供認,如果你供認了,你的境況仍然會更好。
(4) 因此,你必須供認。無論史密斯怎樣做,這都會使你儘快地從監獄出去。
到此為止,一切都好。但是,這裡有一個陷阱。別忘了,史
密斯也得到了同樣的方案。如果他不傻,他也會從同樣的推理中得出他應該供認的結論。這樣,結果是你們倆都供認,而這意味著你們倆都被判五年監禁。但是,如果你們倆都採取相反的策略,你們每個人在一年之後就能出去。這就是陷阱。理性地追求你們自己的利益,你們倆的結果,都比如果你們倆都以不同的方式行事的狀況要糟。這就使囚徒困境成為困境。這是一個似非而是的情境:如果你和史密斯同時不按照你們自己的個人利益來行事,你們的倆的處境都會更好。
假設你能與史密斯交流,在那種情形下,你可能會和他達成妥協,你們會同意你們倆都不供認。然後,你們倆都被關押一年。透過合作,你們倆的狀況都比各自孤立地行動要好。合作將不會達到你們倆任何一個人的最佳結果——立即釋放——但它會使你們倆都比你們不合作得到的結果更好。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和史密斯之間的協議是有約束力的,如果他違約並且供認,而你履行協議,那麼,你最終將服最長的十年刑期而他將獲得自由。因此,為了你們理性地分享這一協議,你需要確信他將保持他的目標不變。只有有約束力的約定才能提供這一困境的出路。
道德作為囚徒困境型別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囚徒困境不只是一個聰明的謎題,雖然我們講述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它所列舉這一型別的問題卻經常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在下列兩個條件出現的時候,類似囚徒困境的問題就會發生:
1。 人們的利益不只受自己做什麼影響,而且也受其他人做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