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租庸調和均田制(第2/2 頁)
了大量的軍功貴族,這些人的永業田是不想要繳納田稅的。
永業田越來越多,導致能夠授田的土地越來越少。
在大唐初年的時候,高祖頒佈的《田令》規定,在瓜州這種人少土地多的地方,每戶授田是一百畝。
但是實際上到了開元年間,每戶的男丁成年,瓜州只能授田十畝,還達不到《田令》規定的十分之一。
永業田越來越多,普通百姓能夠分到的田越來越少,而開元盛世又造成了人口膨脹,導致了新丁的授田越來越少。
但是整個朝廷的用度還在不斷地增加,對地方刺史縣令春秋二稅的考核越來越嚴格。
那些官員、豪紳、僧侶免去的田稅,這些本地豪強藏匿起來的丁庸,就被普通的自耕農承擔,這也就出現了大水峽山寨三當家那種,明明父兄戰死,依然被本地胥吏追繳租庸,家破人亡的情況。
安長貴對著諸位大家族的族長說道:“建寧王這一次的大索貌閱,應該和上皇一樣,為了追徵瓜州積欠的錢糧。”
“朝廷危難,我等也需要為朝廷出把力,這些收購來的糧食和布帛,就是準備上繳給朝廷的!”
楊家的族長楊時忠接著說道:“這一次大索貌閱,肯定還是要從刺史府裡調集人手。我已經和諸科的吏員打了招呼,無論是誰清丈到諸位的田畝,都不會為難大家的。”
眾人發出歡快的笑聲,楊時忠又說道:
“不過也不能讓建寧王白忙一場啊,我們瓜州民風不好,百姓奸詐,多有藏匿田畝和丁口的刁民。”
“這一次大索貌閱,重點還是要放在這些奸詐百姓身上!朝廷如今缺錢,先苦一苦百姓,罵名我們刺史府擔!”
安長貴又說道:“只要上繳的租庸能讓殿下滿意,這一次大索貌閱就是有功勞的!我們大家就可以過關了!”
安長貴說道:“我們運來的這些糧食,就是等那些刁民補不上租庸的時候,用來‘幫助’他們的。”
楊時忠說道:“到時候我們可以用糧食低價購買百姓的土地,實在沒有土地可以賣的,還可以資源賣身為奴嘛!”
在場的族長們紛紛發出笑聲,躲在角落裡的周毫卻微微一笑,恐怕本地豪強的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