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租庸調和均田制(第1/2 頁)
就在武道大賽結束的次日,建寧王李炎以建寧王霸府和瓜州刺史府的名義下令,宣佈在瓜州開始大索貌閱,清點田畝和丁口。
這條命令一出,整個瓜州譁然,瓜州的百姓出現不同的反應。
年紀大點的百姓對開元年間的大索貌閱還是有恐懼,上次大索貌閱可把百姓們折騰壞了。
負責貌閱人口清點土地的官吏,和鄉里的大戶勾結,將租庸都轉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最後明明應該清點土地平衡稅賦的大索貌閱,卻成了朝廷攤派加稅,不少原本還能維持的自耕農破產,變賣土地淪落成大戶的佃戶甚至奴婢。
但是年輕的百姓則對建寧王充滿了期待,上一次法場的演講,讓建寧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他們相信建寧王能夠公正的完成大索貌閱!
十二日,李炎命令玩家們在城內張貼告示,宣佈在刺史府設立“檢地廳”,凡是隱匿少報田地和丁口的富戶,可以主動向刺史府自首。
對於自首的富戶,建寧王表示既往不咎,不會追繳以前積遷的租庸,但是要重新登記田冊和丁冊,將隱匿的土地和丁口登記上去。
如果七日之內不能去自首,那麼在大索貌閱中查出的隱匿土地和丁口,將會追徵以前少繳的租庸!
這條命令一出,百姓們自然是拍手稱快,這些大戶侵佔田地,隱匿丁口,早就是瓜州人盡皆知的秘密了。
甚至安長貴這樣佔據沃野千里,家中人丁鼎盛的豪強大戶,每年上繳的春秋二稅都少的驚人。
但是刺史府要完成隴右道的稅收任務,大戶們逃匿的租庸,則轉嫁到了普通百姓頭上。
百姓們自然對這些大戶恨之入骨,可是瓜州大戶都是有權有勢,百姓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可是建寧王張貼的告示,卻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七日期限很快就要過去,沒有一戶過來投案。
而此時在瓜州城內,安家的大宅中,十幾名身穿綾羅綢緞的大族族長,正在秘密集會。
玩家周毫坐在不起眼的角落中,這幾日的他天天參加安長貴組織的宴飲,已經成功被安長貴引入到核心圈子裡。
如今周毫躲在角落中,他只要將會議過程記錄下來,就能從李炎那邊兌換貢獻點。
這任務也太簡單了,周毫藏在角落中,只需要將參會人員的名字和樣貌記錄下來,然後記下他們的發言就可以了。
這任務簡直就是送貢獻點的啊,但崔濤知道了周毫的任務之後,每天都嫉妒的不得了,怎麼自己就沒能觸發這麼好的任務呢?
周毫藏在角落裡,安長貴等本地的豪強,對於建寧王大索貌閱一點都不擔心,反而在積極的想要從中撈好處。
為此這些豪強們,甚至從沙州進來了大量的糧食和絹帛,準備用這些來低價購買普通百姓的田地。
大唐實行的稅制是租庸調製。
唐時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為朝廷服役為主,這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
此制規定,凡是均田人戶,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這就是丁庸,也就是一家成年男丁的數量,每年繳稅並服朝廷的徭役。
立下軍功或者成為大唐官員,朝廷會授予永業田,永業田不需要繳納田稅,可以傳給子孫。
而普通百姓的田,在戶主死亡後就會收回官府,再平均分給成年的男丁,這就是授田。
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朝廷都會按照授田的面積,徵收糧食和布帛,這就是春秋田稅。
丁庸加上田稅,這就是大唐朝廷徵收的租庸,也是大唐朝廷的主要收入。
但是大唐對於官員非常優待,當官之後朝廷會授予相當數量的永業田,而大唐歷代的戰爭,也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