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海洋(第2/2 頁)
礦就在鴨江邊上,開採難度不大儲量相當的可觀。
如今戶部計劃在大行城直接建造一座鑄幣局,這樣說不定就能解決北方銅荒的問題。
更讓戶部關注的是市舶司的收入。
雖然市舶司的收入是要和地方衙門分成的,而且為了調動地方積極性,分成大頭是地方衙門。
但是沿海幾座市舶司的收入,依然讓戶部嚇了一跳。
揚州市舶司的關稅加上榷賣海商資格的收入,竟然和江南鹽院收到的鹽稅差不多了!
要知道第五琦在江南的鹽院改革,是支援大唐朝廷打贏安史之亂的重要支柱,在關中近乎於絕收的時候,就是靠著開徵的鹽稅給大唐輸血。
高適看到大家的表情變化,知道自己的這番爆論已經說服了一些同僚了,他繼續說道:
“我從那薩瑪使者口中得知,黑衣大食也非常重視航海,如今那位哈里發組建了海上艦隊,不過是在和拜占庭爭奪西方海域的控制權。”
“但是東方航線同樣是一條黃金航線,等到黑衣大食在海上戰勝拜占庭,必然會向東擴張。”
眾宰相紛紛點頭,任何一個帝國都不會放棄嘴邊的肥肉,更不要說黑衣大食這種骨子裡就有擴張本能的帝國了。
李泌思考了一下問道:“高相的意思,我們暫時和黑衣大食保持和平,積攢海上的實力後再和他們爭雄?”
高適點頭,李泌也思考起來。
他反對和黑衣大食宣戰,不是因為懼怕戰爭,而是害怕太子好大喜功,過於浪費國力。
按照高適的計劃,那大唐需要建造海船,探索航線,怎麼也要幾年時間。
那時候大唐應該就能從安史之亂的傷害中緩過一口氣來了。
而且海上爭霸這種方式,似乎成本要比陸地進攻低一些,還可以避免長途行軍的困苦。
中南半島的那些小國家,大唐怎麼都是要控制的,這也是朝堂上下共同的想法。
這也是一條循序漸進的方案,想到這裡之後,李泌點頭說道:“高相這是謀國之言,請您寫成奏章送進太極宮吧。”
高適大喜,宰相是不能單獨向皇帝上奏章的,除非得到其他宰相的同意。
秘密奏章會破壞君臣之間的信任,李倓厭惡密室政治,這是他監國後對朝廷大臣明令的規矩。
李泌讓高適寫奏章,表示政事堂其餘宰相同意他的計劃,至少是不反對他的計劃。
這就是進獻國策啊!
高適剛入政事堂,就能籌備大唐未來五年乃至十年的國策!
為國定策!筆理陰陽!這才是真宰相!
高適終於感受到了身為宰相的權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