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海洋(第1/2 頁)
對於大食使者,宰相們的意見分歧很大。
包括李泌在內的一眾宰相,認為如今剛剛平定了安史之亂,大唐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應該維持和黑衣大食的關係,留下西域這個緩衝區域。
其實李泌也隱隱的擔心,監國太子會不會變得和他的祖父一樣, 好大喜功浪費國力,讓大唐陷入到了困境中。
另外一派以崔光遠為首,認為大唐應該要積極向外開拓,他們對於如今的朝貢體系有了調整的想法。
在聽女婿王成偉講了隴右的鐵路之後,崔光遠對於帝國疆域的邊界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大唐就算是征服偏遠的地區,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
但是如今在海上出現的快船, 從膠東半島抵達新羅半島只需要一日時間。
速度越來越快的隴右鐵路, 讓士兵可以一日之間從沙州上到吐谷渾高原。
這樣的神兵利器,大大減少了邊境駐軍的成本。
比如現在南詔宣慰使胡瑜就上書朝廷,在蜀中平原修建一條鐵路,就可以徹底鎮壓南詔內的叛亂,只要哪裡叛亂就用鐵路將兵運過去,不需要多少士兵就能平定南詔。
河東那邊也同樣如此,比起蜀中崎嶇的山路,河東平原更適合修建鐵路。
整個華北地區大片的平原,可以從薊縣直接修鐵路到洛陽, 如果這條鐵路修成了, 那朝廷對河東的影響力更大了,再也不會出現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叛亂了。
崔光遠野心勃勃,他秘密提交了將新羅化為郡縣的方案, 資助新羅留學生回國辦書院,也有崔光遠的授意。
因為陪同黑衣大食使者入長安, 眾人的目光看向了高適。
高適吞了一口口水說道:“我認為大唐和黑衣大食終將還有一戰。”
李泌的臉色陰沉了下來,高適繼續說道:“不過我覺得戰鬥不會在西域。”
眾人看向高適,這位新宰相是傻了嗎?大唐和黑衣大食共同影響的不就是西域嗎?兩國在陸地爭奪的就是西域,不在西域那在哪裡?
高適丟擲了自己的看法:“我倒是覺得, 大唐和黑衣大食的戰鬥, 會在海上發生。”
海上?
眾人低頭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高適繼續說道:“我沿途曾經和薩瑪使者交談,他就是從海上抵達大唐的。”
“從黑衣大食出發,沿途經過天竺、獅子國、暹羅國、膘國、真臘國,這些小國都靠著貿易繁榮,有不少海港城市。”
“而且這條航線非常的安全,甚至不需要遠洋的船。比如當年獅子國從天竺求佛牙舍利,用的就是獨木舟那樣的小艇就能往返。”
“如今我大唐在揚州的造船廠,就能造容納百人的戰船,日後造出千人戰船也不在話下,那時候以這些南洋小國為跳板,就可以直接攻入天竺,那時候和黑衣大食在海上必有一戰。”
眾宰相們都沉默了,東南地區越來越發達的海上貿易,已經讓大唐上下都認識到了大海的重要性。
在離開扶桑之後,李道源沒有返回大唐,而是繼續南下開始搜尋東南亞地區。
一篇作者匿名的文章,開始在《長安日報》上來連載, 這個文章的名字叫做《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從大唐最熟悉的新羅和扶桑開始, 講述他們的歷史、地理和物產, 如今扶桑篇已經完結,最新的文章開始介紹中南半島的真臘國。
如今就算是長安的黃口小兒都知道,真臘的稻米可以一年四熟,真臘的糖非常的便宜,因為他們會栽種極甜的甘蔗。
蘇行在北新羅的吞併活動,給大唐開啟了一個幾百萬人口的新市場,而在北新羅發現的巨大銅礦,更是讓戶部官員欣喜若狂,這座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