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3 頁)
四、推動洋務運動全面展開的&ldo;練軍&rdo;
四、推動洋務運動全面展開的&ldo;練軍&rdo;
&ldo;練兵&rdo;是指使用西洋新式武器及與之相適應的一套洋式操練方法,它與八旗、綠營舊式訓練有著明顯的時代區別。&ldo;練兵&rdo;開始於1861年1月奕等人所上酌議大局章程六條中所說&ldo;自強之術,在於練兵&rdo;的建議。清軍使用洋槍洋炮較早者當推曾國藩的湘軍,但它的操法基本上仍是舊式。清中央政府倡導練兵,不僅是軍事上的一項革新,而且也應該說是洋務運動一個顯著的標記。因為&ldo;練兵&rdo;既然是使用新式槍炮和新式操練方法的綜合體現,新的科學技術的學習和廣泛推行運用就會隨之而來,這也必將導致經濟上的進步與飛躍。所以軍事技術的率先更新,在恩格斯看來,&ldo;決不是一種暴力行為,而是一種工業的,也就是經濟的進步。&rdo;
練兵,動議於1861年 1月,具體實行始於1862年 1月8日(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清廷對奕等奏請&ldo;會議練兵章程&rdo;作了&ldo;依議&rdo;的批准。為什麼要另議練兵?奕講得很清楚:&ldo;竊以今日練兵之舉,原因近來營務未能整頓,兵丁訓練多疏,不足以資捍衛,始議另為操演。&rdo;確實,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城,旗、綠各軍無能為力;而太平軍起義又有&ldo;兵為將有&rdo;的勇營興起,有著兵權下移的趨勢,清軍不僅有制洋兵任務,更肩負抗禦太平軍的重任,於是出現了&ldo;欲求制勇,不外練兵&rdo;的考慮。為了捍衛京師以&ldo;固本&rdo;,也為了&ldo;強於弱枝無尾大不掉之患&rdo;,清廷很自然地選擇以北京地區為練兵重點場所。這就是鹹豐十一年挑選旗、綠各軍計程車兵另行成立北京神機營的由來,這也就是清廷招募洋弁使用洋武器訓練新式軍隊以&ldo;固本&rdo;衛京師方針的起始。
然而,1861年前後,正是太平軍東進滬、杭、雨,在沿海開闢新區之際,直接威脅到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在沿海的利益。清王朝僅僅為&ldo;固本&rdo;而練兵的方針,遭到洋人的非議,認為保衛沿海城市是當務之急,要求在海口練兵。清王朝只能在洋人面前屈服,答應海口可以練兵,但在兵源上作了限制,這種限制就是兩廣總督勞崇光所說:&ldo;此等教練之法,似止可施之於營兵,不宜施之於壯勇。&rdo;隨後總理衙門明確地說:練兵只能&ldo;撥旗兵或綠營正身兵丁交給洋弁教練,斷不可令招募之勇學習&rdo;其兵法,以免後患。這就是說,可以向洋人讓步,而對湘軍為代表的勇兵則寸步不讓,理由是&ldo;軍興以來,舍兵用勇,本系權宜之計。&rdo;
這樣,練兵問題上,清廷解決了它與洋人的矛盾,卻激發了它與地方勇兵的對立。朝廷忌諱勇營,而勇營統帥則要全力保護勇嘈,視朝廷挑選綠營為無用之舉。首先是曾國藩不能容忍,說:&ldo;綠營廢壞已極,……今欲釐革積弊,一新壁壘,殊乏良策。&rdo;李鴻章則說:&ldo;綠營弁兵惰窳已久,就中挑選加餉操練,外貌即似整齊,實恐難當大敵。……往往百戰名將,練勇則易為力,練兵則無成效&rdo;。其他如劉坤一等湘淮將鋇也有類似說法。清朝&ldo;強幹弱枝&rdo;的&ldo;固本&rdo;政策,遭到地方勇營實力派的反對,於是不得不把練兵區域由京畿擴至沿海各口乃至湘淮等勇營。
清政府的&ldo;練軍&rdo;計劃,雖為了緩和它與洋人、地方勇營的對立關係,由京城地區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