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第2/2 頁)
宣告破裂了。
儘管巴基斯坦多次提出強烈和驚惶的抗議,美國仍繼續給予印度軍援。一九六五年由於巴基斯坦企圖以武力使克什米爾擺脫印度的控制,觸發了歷時三週的印巴戰爭,這時美國也中斷了對印度的軍援,印度就轉向蘇聯要求軍事援助。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從解決它自己的邊界問題著手,同北京的關係日趨友好,並開始從中國獲得軍事裝備。
邊境戰爭以後,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毫無疑問這主要是戰爭失敗的影響:戰爭無情地暴露了印度的虛弱;同時,儘管它矢口否認,但看來印度已暗中和美國結成同盟,共同反華。因此,它已不再能充當不結盟國家的領導者了。除此之外,從六十年代開始,印度的國內困難也在日益加劇。邊境戰爭及其後果可能加速了這些困難,但看來它還是由於印度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原因所促成的。印度經濟的困難和政治的虛弱日益加深就必然要削弱它的國際地位。
度過了邊境戰爭的印度政府,感到失敗的後果也許並不那麼嚴重。國家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政府甚至滿懷信心地認為這並不是曇花一現的現象,因而停止了過去為促進國家團結而建立的委員會的工作。政府解釋說,這場戰爭已為該委員會完成了這項任務。那批神話編造者也很快開始為這次軍事失敗進行粉飾。在停火一個星期後,有一名記者從提斯浦爾發來了一份報導說:&ldo;如果敦刻爾克可以作為英國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堅定不屈的範例載入史冊,那麼,幾千名印軍官兵在東北邊境特區海拔一萬四千英尺的色拉地區被包圍的情況下有計劃地撤出,也必定會被將來的歷史學家視為軍事史上光輝的一頁。&rdo;人們大體上都接受了官方對這次潰敗所作的解釋,把潰敗的原因歸咎於中國,而不是歸咎於印度政府或軍方領導。官方暗示說,中國部隊之所以能夠取勝是由於他們在人數上佔壓倒優勢,而且往往不顧傷亡進行突然襲擊。官方還大肆渲染印軍所面臨的氣候上和後勤供應上的困難,而很少有人追究印軍既然沒有準備,為什麼還讓他們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同中國軍隊交戰。政府指示陸軍對東北邊境特區的失敗進行調查,但是調查人員亨德森&iddot;布魯克斯(hendern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