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互惠互利(求月票哈)(第2/7 頁)
停止了對海帶的收購。
到了今年,全縣海帶養殖面積僅僅剩下三十畝。
劉文生感嘆:“時代在進步,咱們福海的海水養殖專案也得進步。”
“現在老百姓日子過的好了,海帶吃夠了,要吃魚吃蝦吃螃蟹,咱們就得多養魚養蝦。”
有人說道:“我聽我堂哥說,咱們縣裡意識到了這點,正在準備給養殖業進行升級,要重點發展海珍品養殖基地。”
“現在這個養殖基地已經進入規劃了,要發展一港二灣三大片的區域養殖路線……”
在閒聊之中,王憶瞭解了福海地區的海水養殖行業歷史。
他也提出了生產隊準備養對蝦的想法,劉文生說這是個朝陽產業,發展起來絕對大有可為。
蝦類養殖確實是朝陽產業,現在整個福海沒有幾家養這個,主要是技術和啟動資金是問題。
現在養蝦採用的是圍塘養殖法,在海邊灘塗築壩造池,池子有水閘,潮水上漲就開閘引水,潮水回落則放下水閘,以防止蝦逃跑。
這種情況下又需要技術又需要資金,特別是資金問題,建起一個養蝦池可不便宜呢。
整個福海把養蝦產業搞起來的便是藍水公社。
他們以公社政府為主體,成立了個社隊企業,去年以灘塗圍墾蝦塘40畝,其中5月放苗67萬尾,10月起捕產量是五千五百公斤,創收成功。
王憶要去參觀學習的地方自然就是藍水公社了。
但二者的養殖方式不太一樣。
王憶是現在國際上都還沒有流行開來的網箱養蝦法。
現在整個福海地區都沒有進行網箱養魚的專案,他查過資料,福海的海水網箱養殖得從1989年開始。
而且,福海的網箱養殖在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養魚。
比如最早養殖石斑魚。
起初養殖石斑魚的還不是官方,是一個青年漁民。
他自行設計編織了一口網箱,然後捕撈石斑魚的魚苗進行養殖,養了七百尾,一年後獲利近萬元。
這種網箱養殖跟王憶的對蝦網箱還不是一回事。
王憶用的網箱可以說是個生態系統了,很發達。
要知道,斑節對蝦的成體喜歡棲息於泥質或泥沙質的海底,分佈於淺海地區。
後來發展出來的一種先進的對蝦網箱養殖法就是用一種類似迷宮的大型網箱進行養殖。
這個網箱很大,是由許多奇形怪狀的小型網箱銜接而成,然後墜落在海底,網箱底部接觸海底泥沙,讓斑節對蝦受到禁錮但又會以為自己沒有受到禁錮。
另外這種網箱因為佔地面積較廣,可以跟很多海藻進行近距離接觸。
而斑節對蝦是一種食性頗廣的蝦類,不但攝取動物性食物,也投取植物性食物,那麼當網箱中長出海藻的時候,它們會去進食海藻。
王憶已經把網箱買回來了,他去藍水公社主要是參觀這時代的養蝦技術以及用藥情況。
再一個是想看看能不能買點蝦苗,要是能在藍水公社買到蝦苗,他們就不用自己捕撈親蝦進行繁殖了。
要知道,一旦需要捕撈親蝦進行繁殖,那對蝦養殖工作就得拖延至少一個季度。月10號禮拜天,王憶休息,便領著周大圓去了藍水公社。
藍水公社在縣裡最西邊,隔著主島比較遠,所以跟主島的交會也比較少。
但他們在改革開放後發展的很好,因為以前他們這裡很窮。
正所謂窮則思變,他們在1980年實行了對單船合算,衝破了‘隊為基礎、三級核算’的束縛,改變了吃大鍋飯的核算機制,有效的解放了勞動生產力。
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單位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