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3 頁)
30同上,第28頁。
31&ldo;時在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之下半年,秀全仍居鄉間。有鄉人巫姓者自廣州回官祿村,告以有一西人名&l;阿羅哥&r;者在廣州傳教,其教理與秀全所傳者大約相同。&rdo;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上冊),第99頁。
32參見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第34~35頁。
33同上,第38~39頁。
34參見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上冊),第53頁。又見《太平天日》,《中國近代史料叢刊&iddot;太平天國》(第二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版,第648~650頁。
35《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文書彙編》,中華書局1979年8月版,第481~482頁。
36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39~40頁。
37《論語&iddot;顏淵》。
38《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國文書彙編》,中華書局版,第482頁。
39孫嘉淦:《三習一弊疏》,《清經世文編&iddot;治體三》,中華書局1992年4月版,第226頁。
40參見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下冊),商務印書館版,第633~634頁。
41&ldo;子適衛。冉有僕(從)。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rdo;《論語&iddot;子路》。
42龍啟瑞(1814~1858),字輯五,號翰臣,廣西臨桂人。道光二十一年會試狀元,授修撰,曾任江西布政使,太平天國起事時,龍丁憂在籍,後奉朝命幫辦廣西團練。
43龍啟瑞:《上梅伯言先生書》,《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上冊),中華書局1978年11月版,第250~251頁。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蘇上元人,道光三年進士,授任戶部郎中,後辭官歸鄉,講學於揚州學院,師從桐城古文大家姚鼐,為&ldo;姚門四弟子&rdo;之一。
44汪堃《盾鼻隨聞錄》卷一曾記載這樣一件事情:潯州知府顧元愷上報逆案,鄭祖琛沒給他好臉色,他將此事告訴了左江道臺陳啟邁,陳啟邁赴省詢問藩、臬兩司,&ldo;始知鄭祖琛先接大學士穆彰阿信函,囑其設法解散,不可輕易入奏,自取咎戾。遂立意隱庇,凡遇叛犯,概行開脫。顧(元愷)仰承意旨,將各犯發縣看管,並未審訊,即令取保釋放,此二十七年八月內事也。後鄭祖琛獲罪遣戍時,將穆彰阿原信送與賽尚阿等閱看,見者無不痛恨。&rdo;《中國近代史料叢刊&iddot;太平天國》(四),第354~355頁。但此事不見於清宮檔案,鹹豐在罷黜穆彰阿時也沒有提到此事,故此傳聞只能作為參考。
45轉引自李濱《中興別記》卷二,《太平天國資料彙編》第二冊(上),中華書局1979年11月版,第19頁。又參見《中國代史料叢刊續編&iddot;太平天國》(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316頁。
46參見《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上冊),中華書局版,第395頁。
47參見秦寶琦:《中國地下社會》,學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2~63頁。
48同上,第3頁。
49同上,第4頁。
50《李進富供詞》,《太平天國文獻史料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9頁。
51參見郭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