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優先繼承人,初始蒸汽機(第1/2 頁)
除太子姬宜臼外,王子恬亦逐漸長成少年。
作為重生周幽王之後,再與申後姜葇生下的子嗣,姬宮湦並未偏心關照。
畢竟前世史書之中,絕大部分皇子為爭奪權勢自相殘殺,都是因為皇帝偏心所導致。
普通百姓家中不和的根本原因,一是太窮,二是偏心。
其實,嫡長子繼承製,早已被證明是封建社會最好的繼承製度,只需完全遵守即可。
嫡長子不成器,那便由嫡長孫間接繼承。
若是嫡長孫仍不成器,或者嫡長子沒有子嗣,那便過繼其他嫡孫。
沒有其他嫡孫,則可以過繼庶出的孫子。
如果連庶出的孫子都沒有,那就說明家族絕後,繼不繼承已經毫無意義。
總而言之,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避過嫡長子。
即便嫡長子幼年早逝,也要採用過繼的方式,達成嫡長子繼承製。
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子嗣內鬥的情況。
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
就拿周幽王來說,按照前世史書所載,周幽王便是因為寵愛褒姒,廢除原來的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姬伯盤。
結果,導致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
趙武靈王的諡號之所以帶有“靈”字,便是因為廢長立幼,並於壯年時期,將王位禪讓給新太子公子何。
原太子公子章自然不服,於是發動沙丘之變。
趙武靈王被持續圍困三個月,最終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偏心會導致子嗣內鬥,偏偏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總是妄想著自己會得到最好的結局。
重生周幽王,姬宮湦保留前世記憶,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即便太子姬宜臼是自己重生之前,周幽王與申後所生,王子恬則是自己重生之後,與申後所生,姬宮湦也堅決不會動搖。
從始至終,一直將太子姬宜臼當作王位的優先繼承人進行培養,甚至藉口太虛仙人所授,單獨向太子姬宜臼傳授大量前世知識。
在這些知識當中,便涉及到帝國發展歷史規律。
縱觀古今中外,所有帝國的萌芽、發展與落幕,路徑其實都是出奇的一致。
先是從原始部落,發展成部落聯盟,再到分封諸侯邦國,接著便是大一統集權,隨後便是帝國由盛轉衰。
帝國結局,無外乎三種。
其一,整個帝國徹底消亡,皇室貴胄要麼淪為屍體,要麼成為普通人。
其二,帝國內部被顛覆,皇帝成為國家吉祥物,不想享有實際權力。
其三,帝國仍然在苟延殘喘,皇室仍有一定權力,但隨時有被剿滅的風險。
在姬宮湦看來,自己身為周天子,傾力打造大周帝國,不過是加速歷史發展而已,並非是要改變帝國結局。
歷史趨勢,誰也無法改變。
從血脈傳承的角度,姬宮湦始終認為,後裔成為國家吉祥物,其實是最好的結局。
基於這點,姬宮湦一直告誡太子姬宜臼,大周帝國乃新國人之大周帝國,自己不過是開創者與領路人而已。
倘若真到帝國動盪之際,切莫為了所謂的權勢,而讓王室宗親陷入毀滅深淵之中。
值得慶幸的是,原本頗有前世三國賈詡氣度的太子姬宜臼,經過姬宮湦的長期教導,且伴隨年齡增長,終於徹底擺脫賈詡氣度,隱隱生出與漢宣帝劉詢的風範。
參與處理朝堂事務時,極其善於隱忍蓄勢,爾後尋找時機一擊必中。
更為重要之處,太子姬宜臼尤為重注休養生息。
興許是以前親自堪輿天下,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