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同治十年九月底,曾國藩到蘇州閱兵。他寫信給曾紀澤談到在蘇州這幾天的應酬情況:
餘於二十八日抵蘇後,二十九竟日拜客,夜宴張子青中丞處。三十日在家會客,織造及質堂、眉生、季玉公請戲酒。初一日在惲次山家題主,後接見候補百六十餘人,司道府縣公請戲酒。初二日早看操,夜湖南同鄉公請戲酒。
可見天天拜客,日日戲酒,曾國藩的所作所為,與一般官僚並無二致。只不過在遵從成規的同時,他儘量降低規模,簡化形式,處處為他人考慮,不想給下屬造成過大負擔。十月初他到達上海,正好趕上他的生日。十月初十,生日前一天,地方官員們請戲酒給他預祝。十一日正生日,接慣例又要&ldo;正祝&rdo;一番。曾國藩怕大家破費太多,竭力辭退,而是自己花錢請了幾桌客:
初十日,各官備音尊為餘預祝。十一日又將備音尊正祝。餘力辭之,而自備酒面款接各客。內廳撫提藩等二席,外廳文武印委等二十席。雖費錢稍多,而免得擾累僚屬,此心難安。
這二十多席想必花了他不少錢,然而吃吃喝喝只是他日常開銷中最小的部分。
兩江總督本是天下最&ldo;肥&rdo;之&ldo;缺&rdo;,曾國藩的前任們因此手筆都比較豐闊。曾國藩既襲此任,在許多方面也不得不蕭規曹隨,比如致送炭敬。
聯絡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動作。晚清官場流傳的居官要訣雲: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曾國藩歷來厭惡官場之鑽營,但是天下督撫都送的炭敬,他卻不想免俗。他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筆炭敬對他們來說意義何等重大。曾國藩致送的物件,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給曾國潢的信中說:&ldo;同鄉京官,今冬炭敬猶須照常饋送。&rdo;這筆錢,每年至少數千兩。
除了京官外,湖南的一些故舊之家,他於年節之際,也會致送禮金。接著上句話,他緊接著又說:&ldo;昨令李翥漢回湘送羅家二百金,李家二百金,劉家百金,昔年曾共患難者也。&rdo;
除了炭敬,另一筆比較大的花銷是程儀,也就是盤纏。如前所述,迎來送往是官場上的重任。每年來往南京的大吏要員自然也不在少數。
同治九年四月,曾國藩寫信給兒子曾紀澤囑咐說:&ldo;仙屏(許振)差旋,若過保定,餘當送程儀百金。是星使過境,有交誼者酬贈之常例。&rdo;
也就是說,清代官場上,皇帝派出的欽差路過轄地,與之相識的大吏在迎送宴請之外,通常還會送給他一百兩程儀。他準備用這個標準來對待許振。
同治九年,江南發生著名的&ldo;刺馬案&rdo;,朝廷派出刑部尚書鄭敦謹(號小山)南下與曾國藩共同審理。接慣例,辦完事後,地方上要送給欽差一筆很重的程儀。然而鄭敦謹特別清廉,&ldo;鄭小山於正月二十八日出來拜客一日,二十九日拜折後即行起程,乾禮水禮一概不收,一清徹骨。小欽差程儀則已收去(每人五百耳)&rdo;。&ldo;乾禮&rdo;是指貴重禮品如金、銀、綢、緞之類,&ldo;水禮&rdo;則指食品、果品雜項之類。連水禮都不收,可謂清廉到底了,所以曾國藩說他&ldo;一清徹骨&rdo;。不過他的主要隨員,也就是曾國藩說的&ldo;小欽差們&rdo;卻不願意效法他們的主官。他們每人收了曾國藩致送的五百兩銀子。曾國藩在五兩百後面加了個&ldo;耳&rdo;字,可見用官場慣例衡量,這筆錢對他們來說並不算多。
我們所能查到的曾國藩所送的最大一筆程儀是在同治三年。那年年底,因太平天國戰爭停止多年的江南鄉試終於舉行。歷來考試結束後,鄉試主考和副主考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