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3/5 頁)
厘寸等於十毫寸。
新的長度單位和標準就這樣出爐了。
在重量和容積方面。
欒奕以自己的身高為標準,找到了單位尺的長度——一尺等於二十五厘米。將一尺平均二十五分便是厘米的長度。
他以厘米長度為基礎,令工匠製作了一個高十厘米,寬十厘米、長十厘米的琉璃容器,它容積也就是一立方分米,依據後世的數學知識,一立方分米等於一公升,而一公升等於兩市升。
單位:升就這麼得出來了。
同時,眾所周知,一公升水的重量等於一公斤,水的重量不難測量,只需稱出容器加水的重量再減去容器的重量便可計算出來。一公斤的實質重量就這樣測量出來了,它的一半便是一市斤。一市斤的十分之一便是一兩。
如此一來,華里、華丈、華尺、華寸、華升、華斤、華兩等新的度量單位就這樣面世了。
誠然,介於欒奕對自己的身高存肯定與兩米存在差距,所以得出的其它度量單位必然與後世有所誤差。
但是,作為衡量事物多寡的標準,度量單位只需明瞭、精確而又富有邏輯的將事物的多寡詮釋出來便可,沒有參考後世引數的必要。所以欒奕編制出的這套度量單位具備了足夠的科學性,至於一華寸和二十五厘米間那點微弱的誤差已經不重要了。
單位出爐,剩下的就是度量衡的鍛造。在這方面欒奕責令帝**械局用目前掌握的耐熱脹冷縮性最強且最堅固的合金打造一批直尺,並依據他所給出的資料在直尺上標識刻度。同時還令軍械局按照他所給出的華斤重量鍛造秤砣。
為了彰顯自己對更換度量衡的重視,他在聖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五將帝國各州刺史、宗主教、三軍都督招入帝都,在大殿上親手將一箱箱新的度量器具交到他們手中,勒令他們回到地方後,以此為依據,政、教、軍聯合組織專項行動,立刻著手督促州內百姓換掉手頭現有的度量衡,按照帝國給出的標準統一度量單位。爭取在今歲秋收前,依據新的度量標準,上報年度稅收。
上面重視,下面自然不敢怠慢。
於是乎,聖元二十六你按上半年,整個帝國都深陷在轟轟烈烈的度量衡更換工作中。
更換度量衡,聽起來簡單無奇。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異常繁瑣,讓帝國五千萬人口一改往日習慣了的計量單位,換上新的尺度和秤砣,百姓難免不適應,甚至有所牴觸。
不過,在帝國朝廷的統一排程下,在地方官府和教會的呼籲、勸導,以及帝國地方駐軍的監督執行下,百姓們很快接受了這一現實,各地富賈鄉紳和普通百姓依據法令、法規相繼將舊的砝碼、秤砣、直尺、米鬥上繳官府,換得了新的度量標杆。
在帝國所有官員的共同努力下,新的度量標準趕在秋收前一個月,自七月一日開始便在帝國各地投入使用。於是,當年的糧產統計變得簡單了許多,資料也更加精準。
統計結果顯示,仰賴於聖元二十六年各地既沒有天災也沒有**,帝國又迎來了一個豐年,糧產量既連續三年增長後,又提高了一成多,百姓沉寂在豐收的喜悅裡。
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欒奕比誰都要高興。更讓他興奮難當的是,在經過了思念休養生息後,帝國國庫、糧倉充裕起來,糧食多到無倉可裝,金銀堆積如山……帝國又有資本對外發動一場大戰了。
介於華夏帝國主要的強敵——塞外草原民族已被帝國征服,餘下的番邦、部落實力稍遜。這一次欒奕準備開啟雙線作戰,同時攻伐兩個戰略目標。
這兩個目標一個是南蠻,另一個便是華夏民族千年仇敵倭國——曰本。
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文武百官對攻伐南蠻表示理解和贊同。畢竟南蠻與益州比鄰,南蠻王孟獲時常侵入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