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2/5 頁)
傷感的時候。帝國戶部尚書毛玠為他們送上一則喜訊,第二屆帝國杯蹴鞠大賽將於明年也就是聖元二十五年三月開始。
與今年的大賽不同,明年的賽事報名球隊不再僅限於司州,而是覆蓋帝國全境。司州、青州、齊州、冀州、幽州、幷州、徐州、豫州、揚州、交州、冀州……連匈奴、羌族自治州、蘆洲和濟州這四片新土都收羅了來。
因為覆蓋面廣,參賽隊伍勢必很多。所以新一年的賽制有所變化:各州球隊先在本州內進行選拔對抗,選拔賽的規則與本年度的杯賽一致,先是迴圈賽,再淘汰賽,州賽前三名將於次年,也就是聖元二十六年六月到洛陽參加總決賽。十七個州五十一支,司州作為帝國核心,將多派三支球隊,加起來就是五十四支球隊做最後較量。最終獲勝的便是第二屆盃賽冠軍。
第二屆盃賽結束的第二年,繼續開展第三屆……每兩年一屆如此迴圈往復。
聞知此訊,洛陽的百姓們樂開了花,他們為年年能看到蹴鞠賽事而興奮萬分。帝國其他州郡的百姓們沸騰了,在聽說洛陽蹴鞠賽場上熱火朝天的景象後,他們是既羨慕又嫉妒。眼下,他們用不著羨慕了,因為蹴鞠也來到了他們的身邊,他們也能成為蹴鞠場上的一份子了。
帝國戶部的官員們也樂了歪了嘴。一屆帝國杯下來,除去冠亞季軍獎金和場地維護費用,帝國戶部透過門票、廣告足足賺了二百萬兩白銀。這麼多錢相當於幽州一年的稅收。明年,隨著賽事擴大,這一收益將再創新高,他們怎能不為之興奮和期待。
第一屆帝國杯蹴鞠賽就這樣在百姓的歡慶和期待中宣告結束,欒奕終於可以抽出身來,將全部精力注入到今年秋收後的糧產統計當中來。
在這方面,朝廷遇到了不少困難。主要的難點在於,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以後,神州大地上五花八門的計量道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然而,度量衡雖然統一了起來,但由於地方差異原因計量資料卻存在巨大誤差。
比如說青州和揚州雖然都用鬥來計量容積,但鬥和斗的大小卻不同。青州的鬥較小,揚州的鬥略大一號,兩州送來的賬簿上記錄的收糧斗數雖然相近,但實際糧草重量卻存在巨大差異。
再比如說帝國西北地區兩州、羌道的人喜歡用石來計量糧草。石和鬥單位本來就存在差異,相互衡量需要先換算,而換算的過程又異常複雜,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加朝廷的工作量和難度。
除了容量單位。對於寸、尺、丈的長度,各個地方有不同的標準。帝國公認的一尺相當於24。25厘米,而在塞外草原一尺足有30公分那麼長。交州人眼裡的一尺則是20厘米左右。
長度標杆不同使得各方在做布匹方面的貿易時常因長短不和自己心意出現摩擦。
除此之外,有的地方採用十六進位制,有的地方則是十進位制。搞得戶部的賬房一個頭倆大。時常出現錯賬。
512對倭之戰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度量差異引發的統計、運算難問題。欒奕決定繼秦始皇之後,再進行一輪系統的度量衡和度量單位統一。
他先簡單估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大約是後世所說的兩米。然後用標杆將之記錄下來,平均一切為二。切開的標杆一根相當於一米。接著將一米長的標杆再次平均切割,又得到四根半米長的木棍。隨後進行第三次切割,八根約二十五公分長木棍便出現在了面前。
每根木棍的長度——既二十五公分就等於一尺。
十尺等於一丈,一丈也就是二十五米左右。一尺等於十寸,一寸也就約等於二點五公分;二百丈等於一華里也就是五百米。
為了適應未來高精密器具對尺寸的精密要求,欒奕還依據“毫釐”一詞,設定了厘寸和毫寸兩個單位,既:一寸等於十厘寸,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