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新的規劃4(第1/2 頁)
欣喜之餘,李明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看著江曉白,他說道:“曉白,客運集團的業務你劃分的有汽運、空運和票務這三大塊,市內交通這塊,你怎麼沒考慮進去?”
江曉白不由一笑,說道:“李市長,市內交通這塊的市場空間巨大,我當然不會放棄。”
聽江曉白這麼說,李明山才釋然的點了點頭。
這才對嘛!
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這才符合江曉白的性格。
李明山笑著說道:“那我猜,你是要成立一個公交集團吧!”
“嗯!”江曉白也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我是打算成立一家公運集團。”
不過,江曉白說的公運集團和李明山認為的公交集團卻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
在八十年代,華夏的市內公交幾乎都是依靠公汽公司,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騎腳踏車和走路之外,基本上都是乘坐公交車。
當然,這個時候也有一些私營“公共交通”開始冒頭,像是在天京、滬海等一些大城市,包括經濟發展快速的青州,都有一些麵包車充當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這就是後來的計程車雛形。
但現階段,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計程車。
這主要是我國剛剛對機動車輛的管理放鬆。
對,是放鬆,而不是放開。
機動車的購買不僅需要大筆的金錢,手續也很難辦。
因此,即便是那些大城市,所謂的計程車也都還是那種“黃面的”,還沒有出現小汽車。
江曉白要做的第一步,是拿到計程車牌照,然後進入計程車行業。
第二步是在國內一線城市興建地鐵。
沒錯,就是地鐵。
其實早在1969年的時候,首都天京就開通了第一條地鐵,但地鐵的發展一直緩慢。
而比起公交車和計程車,地鐵在未來的市民出行中也是佔比很大的部分。
江曉白要加快大城市的地鐵工程建設,推動地鐵軌道交通的大力發展。
不少一線城市都對地鐵的需求量巨大,但限於資金,這個時候江曉白挾鉅額的資金進入,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當然,對於各個城市的公交公司,江曉白也是有想法的。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的公交公司還很牛逼,而再過十幾年卻會進行改制。
那個時候,才是他進入的最佳時機。
這叫順勢而為。
因此,不必急於一時。
有計程車、地鐵和公汽三塊,未來的公運集團也是未來可期。
江嘉集團的業務,遠不止上述的模組。
接下來,江曉白又說了幾個新規劃的集團,都是生產領域的。
首先就是青州日化集團。
說起日化,這個年代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就是肥皂、香皂、洗衣粉。
這是老百姓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
進入九十年代後,國外的日化產品幾乎霸佔了日化產品的絕大部分份額,擠壓的國產日化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這一世,江曉白要改變這個局面。
趁現在國外資本還沒有搶佔日化市場,他要先行佔據。
其實,之前的江嘉集團也有涉及日化的邊緣業務。
嗯,塑膠薄膜廠生產的方便袋其實也算是化工產品。
雖然是承包的國營廠,但也算接觸到這個行業了。
可如果成立青州日化集團的話,那就不止生產一個方便袋了,現在流行的肥皂、香皂、洗衣粉、牙膏只是基礎,後世更加普羅大眾的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洗衣液,包括各種化妝品,那都要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