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關於尼采的課(第1/2 頁)
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稀薄的白雲。寒風呼嘯而過,一片雪花——天生的舞者,從半空中飛舞下來。飄浮不定的雪花翩翩起舞,悄無聲息地停留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接著,第二片雪花、第三片雪花……無數的雪花跟著落下來。
雪越下越大,覆蓋在一條半山腰上不寬敞的公路上,覆蓋了矮小的野草,也覆蓋了靜悄悄早已廢棄的瓦舍。屋頂積滿了厚厚的白雪,然而紅色的磚塊是這幕雪景的獨特風景。公路右邊是高高的樹林,褐綠的樹葉披上了潔白的衣裳——它們在寒風中相互扶持,默默地聽著風的竊竊私語;公路左邊是灰暗的山旮旯,旮旯裡九曲迴腸的小溪斷流了,像一條泥鰍寂靜地死去。小溪下游原本是一口湖泊,現在冰封了湖面,像無人光顧的廣場。
風在怒號,雪在狂舞。
漸漸地,空氣中傳來渾濁的汽車排氣的聲音,像老人一樣氣喘得厲害。忽然,山脊處冒出一輛汽車——車頂上籠罩著冰清玉潔的裝飾,緩慢地沿著斜坡駛去。大雪紛飛,撲打在滾滾轉動的車輪上,和地上堆積的輕薄雪花一同殆去,只留下兩道深深的車軌。回望走過的地方,汽車在這條綿長的公路上已經走了很長的路途。很快,雪花把車軌覆蓋住了,像一個人走了一段長長的旅程,有些記憶也快模糊掉了。前面還有一段路要走,車輪像秒針一樣緩慢地壓過白雪。
車上坐著兩個人,一男一女,他們身上裹著厚實的衣服。他們沒有說話,他們知道,此刻,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
過了這個山脊,路基上有大大小小的石子,石子讓車子左右顛簸,這似乎解凍了他們的嘴巴。李晨凱從他俊秀的臉頰中吐出白色霧氣說:“過了這個山頭,就到了。”他右側臉頰看看臉色泛青的葉曉祉。她的黑眼珠子緊緊盯著前面的路況,沒有說話。“這裡風雪很大,把車窗關上吧!”李晨凱說話的時候,葉曉祉把攥在手裡的一本殘舊備忘錄小心翼翼地放在後座上,接著搖起車窗。汽車的再一次抖動,才讓葉曉祉開口說話:“還有多遠?”李晨凱知道葉曉祉此時此刻很心急,但是他沒有回答她。車內又一陣沉默。由於車子不停地震動,以致後排的車座上,那本葉曉祉愛不釋手的備忘錄自動翻開了第一頁……
……
尼采名言:“你必須準備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麼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為灰燼?人沒有了痛苦就只剩下卑微的幸福。”
在能容納百人的大講堂上,斯斯文文的哲學教授——蔡智森教授在做精彩的演講:“希臘哲人說:‘有人是死後方生。’尼采生前的影響只侷限在歐洲幾個小國不大的學術圈子裡,因此尼采總是抱怨世人不理解他的哲學。”
可是來聽講座的人並不是很多,空曠的講堂上只有漂漂散散的二十八個人,氣氛非常沉悶。哲學在眾多學生看來是枯燥而無味的,很多學生也並不理解哲學這門課程的意義與價值。他們關注更多的是經濟與管理、建築與時尚、音樂與電影,而對文學、哲學、歷史感興趣的人微乎其微。但人數即使再少,也有熱衷於哲學的人。
坐在前排靠右的那個年輕的小夥子,就是一個哲學迷。他並不起色,甚至相對於其他同學而言,他內向、羞澀和自卑。他有點陰鬱,遠遠看他黝黑而又消瘦的臉上卻有著儒雅的書生意氣,而他身上瀰漫著另一種迷人的氣質,耐人尋味。觀察細緻一點,他的頭髮是自然捲的,眼神很專注,鼻子上方架著一副黑框方形的眼鏡,他的嘴唇曲線很美。他沉溺思考,他的思索就像氾濫的洪水,漫過學術的邊緣侵入到異國他邦。周遊世界之後,他從無奈中甦醒過來,繼續聽教授的講座。
其實大多數同學都是去打發時間的。放眼望去後排,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覺;有人竊竊私語,甚至談情說愛;有人埋頭看書;有人玩紙牌、玩手機;有人談論假